• 本站声明
  • 1.本站提供资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敬请留言指明!
    2.由于网络原因有的资源连接速度较慢,请耐心等待!
    3.如发现个别错误链接,请在社区相关版块发送错误报告!
  •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
  • 评级:
    浏览:
    更新时间: 2012-12-02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
     
    简介:

    长期的学校工作经历,使我更关心常态下的教育教学效益。如何在一般的师资、一般的学生状况下,在一般的学校、一般的课堂里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所以,当了解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就时,也就自然萌生了前往求学的念头。

      2005年4月,应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阿瑟·莱文院长的邀请,带着在国内录制好的中小


    学课堂教学素材,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了哥化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与这里的教授和纽约市的中小学教师们一起,开展了36天的研究。我们试图通过对常态课堂教学中“关键教学事件”的点评与分析,启发教师们自我反思,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教师培训的模型。

      哥大教育学院是美国最伟大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工作过的著名的教育社区,也是我国胡适、陶行知、陈鹤琴、张伯苓等一代教育宗师在美国求学的母校。可以说,她既是美国民主教育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播种机。做访问学者的36天里,我一直沉浸在校园内民主教育的浓厚氛围里,我近乎贪婪地寻找着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营养。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一直在不停地听课:因为要完成“关键教学事件”的研究课程,与哥大的研究生们一起在教育学院听课;因为要去实验学校收集数据,与哥大的教授们一同去纽约的中小学听课;因为要对国内中小学课堂教学进行解剖分析,还要和我们的研究团队一同分析从国内带来的课堂教学录像——其实也是听国内中小学的课。

      听课多了, 特别是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课堂里,我常常惊讶于东西方教育既显而易见又难以察觉的相似和不同。尽管美国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但对于希望“凿壁借光”的人们来说,也许更多地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于是,我决定把36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如实地记录下来,与所有关心中国教育改革的人们一同分享。
     

    下载说明:
    1、本站下载限制了连接数,请勿使用下载工具,为更多用户提供下载的机会和带宽。
    2、我们的资源都来自互联网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有侵权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3、由于本站资源都是收集而来,所以我们不保证资源的完整性,如果资源存在播放问题,请报告错误,我们将立即修改相关资源。
  •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