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食癖是生理还是心理问题?
  • Tag:异食癖,幼儿,健康,疾病,护理 已阅读: 作者: 添加日期:2013-04-23
  • 异食癖是指进食非食物性的异物如玩具上的油涂、灰泥、煤渣、墙皮等,是一种进食过程中的特殊嗜好。

    异食行为的出现大约在1岁半起始,1岁以前咬食非食物性东西不能视为异食行为。异食行为在1岁半—3岁的幼儿最多见。

    造成原因

    引起异食行为/异食癖的原因,至今说法不一,没有定论。

    从生理角度看,有人认为异食行为是由于体内铁、锌的缺乏所致。也有人认为由于吞食较多的粘土,造成贫血、缺锌,吞食大量灰泥还可产生铅中毒。源于铁、锌缺乏导致异食行为,还是由于异食行为造成体内铁锌缺乏,孰因孰果,没有定论。

    从心理角度看,有人认为异食癖是一种心理失常的强迫行为。这种行为的产生与家庭环境不良有关,如家庭不和睦,父母教养态度不良,忙于工作或生计,对儿童无暇照管等。

    干预方法

    对异食癖的儿童,必须寻找原因,进行治疗。

    体内锌缺乏与异食癖无论孰因孰果,只要孩子缺锌,便要补锌治疗。

    心理治疗对于异食癖儿童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进行父母咨询,改善父母自身行为和育儿态度与方法,使儿童的心理能够从父母那里得到支持与关爱。责罚和捆缚手足是不足取的,不但不能解除异食行为,反而会使这种行为加剧和偷偷化。

    父母要关心儿童加强对儿童的饮食照顾,对已形成的异食行为给予纠正,可以用行为疗法如厌恶疗法。3随年龄的增长,异食行为会逐渐减少式消失,很少持续至4岁以上。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