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明睡眠对孩子的认知、体能和情绪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根据专家们的咨询经验发现,缺乏正确睡眠概念的爸妈,却可能一直都轻忽了家中孩子睡眠的「质」与「量」!以下,就让我们检视爸妈最常见的7大幼儿睡眠迷思,再依照专家的建议,帮助孩子睡得好、睡得饱,掌握每日的黄金睡眠期!
迷思1. 让孩子玩累了再上床,比较容易入睡,也会睡得更熟。
面对每次都要哄好久才肯睡觉的孩子,爸妈是否曾有「不如让孩子玩累一点,反正等他玩累了,就会想睡觉」的想法呢?事实上,孩子会因为过度疲倦而更不容易入睡,即使睡着了也常会惊醒,睡眠质量反而比平日还差。
迷思2. 到了就寝时间,孩子看来依旧兴奋、好动,表示还不累。
家有学步儿的爸妈经常可以发现,每到了就寝时间,自己早已疲惫不堪了,而孩子却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事实上,有些孩子虽然已经很累了,却在「硬撑」,爸妈必须先确定他白天的小睡时间是否过晚或过久。如果孩子白天并没有睡过多,孩子却表现出兴奋、好动的样子,可能只是由肾上腺素所引起的暂时现象,孩子必须休息,不然他就会累到难以入睡。
迷思3. 孩子没睡饱,只要有空时再找机会补眠就可以了。
很多爸妈会认为,孩子「晚睡早起」没关系,只要隔天或假日再让他睡久一点,就可以把先前失去的睡眠,全都「补」回来,但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观念。因为孩子先前所欠下的睡眠债(Sleep Debt),并无法在之后用等量的睡眠时数补回来,而且晚睡还会大大影响孩子睡眠时各种功能的运作。而研究显示,「晚起」会造成孩子晚上睡不着,白天却昏昏欲睡的现象。
迷思4. 最好等宝宝睡着再抱回床上,才不会吵到他。
哄宝宝睡觉时,爸妈通常会先确认怀中的宝宝已入睡后,才把他放上婴儿床,但周怡宏医师建议妈妈,若在晚上宝宝入睡前喂奶,最好能直接在宝宝的房间内进行;等宝宝吸奶的动作变得较缓慢,就停止喂食。一完成口腔清洁工作后,趁宝宝已经有睡意但尚未睡着时,就把他轻轻抱到床上,让他自行慢慢入睡。千万不要等宝宝已经睡着了,才将他从自己的怀里抱到床上,这样宝宝不仅容易在「转移阵地」的过程中惊醒,同时也不易养成宝宝自行入睡的能力。
迷思5: 孩子一定都要午睡和小睡,否则体力会不够。
虽然适度的午睡和小睡对孩子而言,有其必要性,但不同年龄层的婴幼儿,对于小睡的时数其实各有不同需求和差异,1岁多的孩子每天小睡次数约1-2次,每次约1-3小时(数据源:美国睡眠基金会、《宝宝不哭睡眠法宝》)。
信谊实验托儿所林意红所长建议,倘若孩子晚上时常无法在30分钟内入睡,爸妈可以先试着减少小睡的时间和次数,接着观察晚餐前是否闹情绪、显出疲态;反之,爸妈就可以斟酌调整孩子睡眠的频次和时间。
迷思6. 孩子半夜哭泣,要立刻抱起来安抚。
当宝宝突然在睡觉时哭泣,爸妈通常会习惯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安抚,但周怡宏医师建议,除非宝宝有生病或危险的疑虑才要抱他,否则爸妈只需要轻拍躺在床上的宝宝就好了。爸妈若能从小开始训练孩子,且渐进地减少安抚他的次数,就能帮助他学会自我安抚,之后即使在夜间醒来,也能慢慢自行睡着。
迷思7. 照顾小婴儿睡觉,让他待在愈安静的环境中愈好。
最近,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再次..[详细]
捱过了冷飕飕的冬雨时节,终于盼到..[详细]
很多小宝宝会在8个月至1岁间「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