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都担心宝宝入园后的自理和独立能力,其实,从宝宝出生开始,妈妈就可以有意识地去创造环境,潜移默化地将自理能力的学习引入到日常生活中,为宝宝日后的独立生活打好基础。
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她们会对家人产生强烈依恋的感情,稍微看不到家人就会觉得焦虑,多带孩子与同伴交往,鼓励孩子大方地与同伴交往,在增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避免为孩子包办的过多,为孩子上幼儿园做好准备!
独睡:宝宝学习独立的第一步
很多妈妈认为与新生儿同床睡能更好地照顾宝宝,能让宝宝更有安全感。但是科学研究和实例都证明,婴儿与父母同睡有很多不利之处,其中危害最严重的就是婴儿猝死症。大人熟睡后压到婴儿,是婴儿猝死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如果宝宝从小习惯了与大人同床睡,那么以后将很难学习自我入睡,年龄越大,对成人陪伴入睡的依赖就越强,这不利于宝宝日后独立个性的培养。因此,妈妈要抓住培养宝宝独立的第一个契机,让宝宝从一出生就成为自己床铺的主人。
引导对策
新生儿:给宝宝安全感
新生儿常常通过声音、触摸和气息来寻找妈妈,以获得安全感。在宝宝睡觉前,妈妈可以轻声呼唤宝宝的名字或是哼一首摇篮曲;当宝宝情绪不稳时,把宝宝搂在怀里、贴在胸口,让宝宝感受到十月怀胎中每天听到的妈妈心跳声。我还结合了自身的经验,研发了一只“妈妈香”布娃娃,待产妈妈在晚上睡觉时揣在怀里,把自己的独特体香和爱意传递到“妈妈香”布娃娃上。出生后放在宝宝身边,宝宝闻到了“妈妈香”,就像是找到了妈妈。另外,还可以为新生宝宝准备一个安全小床,小床四周的围栏既可以起到阻隔和保护宝宝的功能,也能在大床上为宝宝隔出一个独立的空间,让宝宝既能感到妈妈的气息,又可以安全睡眠,同时培养宝宝独睡的能力。
半岁以上:安抚陪伴
当宝宝长到半岁时,他已经慢慢适应了从妈妈的子宫内过渡到一个空旷的世界中,此时培养宝宝独自入睡是最重要的。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个固定的安抚玩具,有了这份安抚,宝宝学习独睡的过程会更顺畅。在我儿子小的时候,特别喜欢一个摇晃后会发出响声的安抚小熊,每天晚上搂着它就可以安心睡觉了。此外,在晚上孩子哭闹时,千万不要马上去抱他,可以先以声音来安抚宝宝,或给他安抚奶嘴、玩具等,在哭闹几分钟后,宝宝会试着接受安抚物品,慢慢习惯自己入睡。
第二步:“我家宝贝,自己吃饭!”
到了1岁左右,宝宝开始对自己拿勺感兴趣,虽然吃饭往往送不到嘴里,还撒得到处都是,但他却乐此不疲。这时,妈妈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宝宝弄脏了衣服和桌面、弄花了小脸蛋而阻止或呵斥宝宝,或者担心宝宝自己吃不来、吃不饱,所以,虽然想培养宝宝独立吃饭的好习惯,但到了最后还是会追着宝宝硬塞硬喂……脏的衣服、花的小脸是可以清洁干净的,挨一会儿饿的宝宝也会主动讨吃的,但是,没有良好吃饭习惯的宝宝会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许多无法克服的性格弱点。因此,鼓励宝宝学习自己吃饭,就是鼓励独立成长。
引导对策
固定的吃饭环境
一开始,妈妈可为宝宝准备一个固定的吃饭环境,比如宝宝专用的高脚座椅,只要坐进座椅,宝宝就无法到处乱跑。有了良好的吃饭环境,妈妈对宝宝的吃饭行为有了一定的控制权,宝宝也更容易集中精力、专心吃饭。
可爱的餐具
一套可爱、方便的餐具,会增加宝宝想要自己吃饭的欲望。因此,妈妈应花点心思为宝宝准备一套方便握、抓、拿、捏、与年龄相匹配的阶段性学习用餐具。只要餐具的造型颜色和图案是宝宝所喜欢的,那么宝宝将更容易爱上吃饭。
模仿是学习的开始
宝宝学习吃饭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而对父母来说,与宝宝一起学习吃饭的过程,其实更是一个亲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宝宝最亲近谁,也最喜欢模仿谁。所以,父母每周必须抽出时间与宝宝“平起平坐”一起用餐,让宝宝观察自己、模仿自己。
研究证明睡眠对孩子的认知、体能和..[详细]
最近,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再次..[详细]
捱过了冷飕飕的冬雨时节,终于盼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