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暴怒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个磨磨蹭蹭的宝宝。以下并不是个例:宝宝在幼儿园里很乖,也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可是有些做法还是让人很头疼。每天起床,洗脸,穿衣,吃饭,都很磨蹭,追了一遍又一遍,喊了一遍又一遍,老是不动,或者很慢。有时候要等到上课的铃声响起,他才最后一个进教室。真不知道能有什么方法让他能快一些,有点时间上的观念,或者能顺利早起去幼儿园。
面对这样一个宝宝,家长剩下的就只有催促、等待、焦急、愤怒、责备。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宝宝如此磨蹭呢?有什么方法能改变么?
研究表明,孩子的不当行为,通常起源于四种动机:
第一,试图引起别人关注;
第二,与成人抗争权力;
第三,试图“报复”成人;
第四,在成人要求过高,孩子无法实现产生无助与挫折感时的反常。
因此,作为父母亲,若想始终能够与孩子进行良性互动,一定要先弄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动机)。很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孩子的磨蹭行为主要是想吸引家长的关注。当然,也不排除与家长抗争权力或其他方面的心理动机成分。我们顺着这一思路找一下有效解决方案。建议家长在不予关注的基本前提下,使用精神奖励与鼓励结合,以及“自然后果”的策略来改变其行为,而不要使用惩罚。
“忽略”策略:
首先,一定不要过分关注,关注就等于助长和鼓励(强化)她磨蹭。
有时候宝宝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动作慢会有让家长着急抓狂的效果。因为家长的过分关注,让宝宝发现了这一秘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争取被父母或其他人关注的欲望。他发现自己磨蹭的时间越长,被你这个妈妈/爸爸关注的程度越高(非常生气甚至愤怒、抓狂),心理上的满足感就越强。因此,每天就会重复这一百试不爽的策略,并且会乐此不疲。其实,家长要是每天早半小时起床,给她磨蹭这半小时,然后闭嘴不说一句话,那么过半个月,或最多一个月时间,他可能就不会再磨蹭了。因为他达不到自己吸引你关注的目的了。此为“忽略”策略。很多时候,“忽略”是非常有效的策略,“不管”就是最有效的“管”。
另外,我们中国的妈妈们在教育孩子时有着一个非常不好的恶习,那就是无序无厘头的磨磨唧唧,叨叨个没完没了。实不知这就是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和根源。研究表明,那些悠哉休闲、嘉言懿行、慎言少语的母亲们,才是构建最佳亲子关系的典范。善磨叽的母亲必然导致孩子诸多的消极行为,甚至影响终生(等孩子们做了父母,必然成为磨叽的继承者,代代相传)。
第二,使用鼓励策略。具体做法是,不去指责与批评孩子的慢与磨蹭,而是有目的奖励和鼓励他某个动作的加速进步。比如,你可以说“宝宝,我发现你今天早上穿衣服的时间比昨天快了不少,妈妈真替你高兴。”有这么一句就足够了。第二天说“孩子,我发现你今天吃饭的速度比往天快。”然后拍拍他的背或给个拥抱。这种正面鼓励一方面让孩子达不到故意吸引关注的不良目的,另一方面让孩子因为感到爱而产生内疚,从而会最终放弃通过磨蹭达到吸引关注或争夺权力的行为。强调一遍,使用这个策略的基本前提是:禁止批评和指责性磨叽;提前起床以便留出足够的时间;以及必须有耐心实施几周或一个月。
第三,实施“自然结果”策略。你事先和幼儿园老师沟通好,告诉老师,如果你和孩子来晚了,让老师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善意温馨提醒你和孩子“莉莉,明天可以早点来幼儿园吗?老师不喜欢你晚到哦。”这样,你用此为借口,向孩子适当地施加动作要快的压力。这是借助于外力达到目的的方法。幼儿园是集体社会化生活,为了赢得他人的尊重,每个孩子都争取有好的表现,能赢得老师的认可至关重要。因此,让孩子知道磨蹭会晚到,晚到老师会不高兴,他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这就是“自然结果”的策略。以上三点,供所有有相同问题的家庭参考。
玩对孩子来说,就像阳光、空气、水..[详细]
养宠物就像养小孩一样,在小孩出生..[详细]
学校陆续开学了,恭喜您家的宝贝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