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孩子遇到挫折和重大变故时
  • Tag:幼儿 事故 灾难 心理 辅导 家庭 已阅读: 作者: 添加日期:2017-03-31
  •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与影响,事实上,孩子正以自身的发展能力和经验,去感受并反应他所承受的强大压力和伤害。爸妈细心地陪伴与守护,才能引导孩子克服以下的困境,把害怕与担忧说出来,重新建立面对周遭的信心。
    注意力与学习兴趣的改变
    面对事故,有些孩子在学习上会显得更不容易专心,变得不喜欢原来感兴趣的活动,甚至在他们的游戏互动的内容里,出现与灾难相关的情节或扮演……
    您可以这么做
    爸妈要协助孩子尽早恢复有秩序的日常生活,如:正常的用餐、睡眠、上课、游戏等,让孩子先透过规律节奏,感受到「不变」的安全感。若孩子对原本进行的活动失去兴致,可转换其他活动,静态的如:讲故事、画画、玩黏土、扮演、陪孩子谈谈事件的感受;动态的如:做体操、跑跑跳跳,松懈紧绷的身体与情绪,纾解之后才有能力回复活力与专注。此外,观察孩子在游戏中出现的相关情境,也有助于了解孩子对事件的看法与理解,并适时表达安慰或回答孩子的疑惑。
    灾难的记忆挥之不去
    由于孩子已经能记得自己身边所发生或人们所诉说形容的情境,使得灾难过后某些不想要的、特定的受创影像及记忆挥之不去,也害怕灾难会不断地发生。
    您可以这么做
    3~6岁的孩子逐渐能够理解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所发生的事件,也发展出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概念,记忆力也增强;但孩子还未能全面地理解事件的原委和因果关系,因此会加深对灾难的害怕。
    面对挥之不去的受创记忆,安全的保证是爸妈首先要提供的。保护孩子不重复受到强烈的视觉侵袭(如媒体上的特写画面),可降低负面记忆的增强。透过图画书或讨论,可让孩子了解灾难虽可怕,但人类努力地不断克服灾难,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请孩子参与整理一个防灾急救包或帮忙简单的环境整理,可让他从具体行动中得到安定。
    过度的焦虑不安
    经历重大灾难,孩子会变得十分敏感,象是听到救护车声音就很紧张、窗户稍有摇动就脸色发白,这些反应都传达了孩子的焦虑与恐惧。
    您可以这么做
    3~6岁的孩子已经逐渐分化出更为细微、复杂的情绪,象是骄傲、愧疚等深层的感受,同时有觉察自我以及他人感受的能力。而能力的增进,使孩子对外在的讯息可能变得比较敏感。透过家人的拥抱、拍抚,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害怕,我会陪着你。」进而分享自己的感受、说明周遭的动静,如:没事了,已经救出来了;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说说温暖的故事,也会有帮助。
    异常的退缩、静默
    处于极度不安的状况下,有些孩子反而表现得特别沉默或退缩,不哭不闹,却也变得难以与人亲近。
    您可以这么做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学习控制情绪,因此他们会尝试告诉自己用「忍耐」的方式,来面对心里不舒服的感觉;但不说话或特别安静并不表示懂事或未受伤害。在引导时需让孩子知道,现在不想说没关系,但如果想说,或是哭一哭会觉得比较舒服,可以到爸妈怀里发泄一下。如果孩子只想抱着心爱的玩偶、和玩偶说话,就让他独处吧!重要的是向孩子强调,只要他需要找人谈谈或共处,随时都会有人支持他。
    有些孩子愿意用画画的方式发泄,或表达对人、事、物的怀念,这时,提供一些纸笔将是最好的支持。
    出现难以管教的状况
    有些孩子无法面对压力过大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时,他们就会显得烦躁不安,更加反抗、不听话,出现激烈的行为。
    您可以这么做
    3~6岁孩子的挫折忍受度还是有限,当他们无法承受时,会采取较为激烈的方式反应。如果孩子出现激烈的反抗行为或无法控制情绪,可先带离当下的情境,到安静的地方让他发泄和喘息;尽量避免责备、动怒,此刻孩子需要的是安全的保证与舒压。
    大人忙着处理自己的事情时,若也能让孩子做一些活动或家务,孩子会因为有明确的引导及参与而降低烦躁不安。爸妈也要留意自己是否较紧张、易怒,而造成家中气氛不安;或因处于非常时期,对孩子的要求不自觉提高,以致于更难管教。如果爸妈试着先放松,并和孩子谈谈生活感想,表达自己仍然很爱他,抱抱他,也让孩子知道自己需要安慰与拥抱,彼此都将从互相关心中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