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成长源自“最佳挫折”
  • Tag: 已阅读: 作者: 添加日期:2012-08-21
  •   星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小脸盆被妈妈夺去,知道肯定是自己做得不好。再看看妈妈那娴熟的动作,更是映衬出自己的笨拙。

      专家分析:挫折原因需分析恰当

      当孩子对挫败原因产生误读时,可能会给他留下一丝阴影。所以,与孩子一同正确分析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小明背儿歌比别的小朋友慢,奶奶简单将其归因为“能力不行”,这恰恰犯了大忌。其实,影响记忆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孩子擅长听觉记忆,朗诵几遍就能熟记;有些孩子擅长视觉记忆,画出儿歌中的人或物,看着画面就能依次复述。如果能抓住这个契机分析出小明的记忆类型,对提高小明的背诵、理解能力都大有好处呢。

      另外,低估型家长凡事都不让孩子参与,看似是在减轻孩子负担,实则孩子他有一种被排斥的感觉,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挫折感,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行,所以没有资格参与,今后遇事容易变得畏首畏尾。

      专家分析:摆脱挫折需有方可循

      妈妈觉得自己亲自动手会提高效率,星星做事只会添乱,等孩子大了再让他自己做这些事也不迟。殊不知,鼓励孩子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对于他的自信提升比洗干净衣服来得更为重要。怕烦型的家长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尝试,把美好的第一次变成了失败经历的开端。

      那么当孩子“摔了跟头”,我们仅仅是“扶他起来、拍拍尘土”够不够呢?不够。启发孩子“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然后将情景再现,和孩子演示一遍成功的方法,那样才能帮孩子更好地度过那道坎儿。

      当星星洗衣服像发水灾一样时,妈妈要尽量耐心地传授洗衣要点,并鼓励星星自己多动脑筋完成任务。最后,别忘记将功劳归为星星的勇于尝试和不怕困难哦。

      显能型的爸爸

      你这样不行,爸爸给你露两手

      在家中,小丁最怕的是爸爸插手管自己的事情。无论是做手工,还是做算术,一旦自己陷入僵局,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爸爸总会说:“你们现在做的东西怎么这么简单,爸爸在你这么大的时候,自己做的弹弓都能把鸟打下来!”“哎呀,你太粗心啦。爸爸在你这个年纪,门门都是一百分呢!”??而爸爸的结尾更是千百年不变:“你这样不行的,看爸爸给你露两手。”

      果然,爸爸一出手,问题就没有。一旁呆呆站着的小丁真希望自己能变成爸爸啊。可是,每一次幻想的背后,都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算术也越算越慢。

      专家分析:挫折期间需情感支持

      显能型的家长本意是想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不断督促孩子进步。可是孩子的心智还无法体会家长的这种意图,过于强大的成人榜样,只能让他觉得高不可攀,愈发产生挫败感。

      家长的身份始终是孩子成长的陪伴者,而不能将孩子作为证明自己能力的附属品。当小丁遇到困难时,爸爸要做的是安慰他沮丧、焦躁的情绪。“爸爸小时候也像你一样,不过后来啊,爸爸终于想出了办法……”和孩子分享一些自己成长的故事,反而更加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他内在成长的力量。“哦,原来小孩子都会遇到困难,那我长大了也可以像爸爸一样伟大!”

      孩子成长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犯不少错误,爸爸妈妈,运用你们的智慧,帮助孩子将挫折转化成“最佳挫折”吧,当他们终于能逐渐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时,你会发现,成长,源自于“最佳挫折”!

    当前页:2/2 [1] [2]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