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聪明孩子为什么学习差呢?
  • Tag: 已阅读: 作者: 添加日期:2012-08-21
  •   3原因:怀疑与剖腹产有关孩子缺乏活动刺激

      据国外调查“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发病率为5%,而在我国对此病的认知率很低。专家告诉记者,不仅仅是家长,很多地方的儿科医院都不了解这种疾病。尽管目前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发病原因指向了剖腹产的上升。

      猜测一:剖腹产导致“先天不足”

      国外有研究表明,剖腹产是导致孩子统合能力失调的一个原因。在母体的一举一动和其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母体产道的正常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第一次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抚触机会,而剖腹产剥夺了孩子最先感觉统合锻炼的权利。

      猜测二:孩子缺乏活动刺激

      现在的家长或者祖父母辈,疼爱孩子过度,整天抱在怀,生怕孩子摔痛了。以致有的孩子没有经过爬便直接学会了走路。池霞医生告诉记者,很多家长带孩子来看病时,都回忆起,孩子当时没有“爬”就直接“站”了。

      现在的孩子户外活动的机会少了,孩子就很少获得五官感觉上的刺激和对肌肉运动的感受,便会使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发展迟缓和感觉异常。

      提醒:期一定要让孩子先爬再走

      “孩子如患有感统失调,3到6岁是最佳矫正时期。”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指出,患有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儿童需要接受专业的感觉协调训练。那么,家长如何尽早发现孩子运动协调能力异常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要家长注意孩子以下几个时期:

      一,在期

      “站、坐、爬、走”都比同龄孩子要落后;在爬行的时候比较笨拙,有的宝宝只会用一只胳膊,有点像是“匍匐前进”,很多家长看着都觉得有些不对劲。

      池霞医生指出,千万不要忽视了孩子“爬”的这个过程。婴儿从躺卧到站立,其实是学会身体重心逐渐下移的过程。要提醒的是,不少家长会忽视宝宝的爬行。其实,如果孩子直接从“坐”跳到“站”,实际上跃过了重心在膝盖的重要环节,日后宝宝虽然照样会蹦会跳,但容易出现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

      二,学龄前

      此时孩子在园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有两项能看出孩子感觉统合的能力,一个是拍球,一个是跳绳。拍球需要手眼协调,而跳绳更需要全身的协调,孩子运球不超过5个,总是学不会跳绳,就说明协调能力有问题。

      另外,孩子在涂色时总涂出格;在玩攀爬的时候,容易摔倒等,家长都应注意。

      三,学龄期

      学习中总是写错字、算错数、记错题,看书时常会“串行”;总是把老师和家长的话当“耳边风”,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有的孩子表现为好动、不安、脾气大、上课喜欢动来动去;还有一些孩子常常撞倒东西或跌倒,语言的协调性也差,唱歌时常常跑调,上课发言时甚至会口吃等。

      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目前,正规的感觉统合训练只是集中在相当有限的范围之内,不能满足大多数家长的需要。而且,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关键在于预防,越早训练效果越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里介绍几种由家长配合可直接在家里进行的训练方法,既简单有效又能促进亲子关系,希望能给家长们一点帮助或启示。

      前庭功能失调

    当前页:2/4 [1] [2] [3] [4]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