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孩子,在现在来说并不少见,很多家庭都认为一个孩子太孤单或者想儿女双全。可是,很多时候,当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后使老大的心理产生了些变化。老大开始叛逆、不听话,甚至会经常吓唬老二,发出很大声音引起大人的关注等。这些问题可能都不是重要,最主要的问题是,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说的话他都不听,只能通过打、骂才听,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专家:
首先妈妈要放好心态,大宝宝有这种反应是非常正常的。不是只有自己的大宝宝才会这样,很多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大宝宝都会出现这种状况。所以妈妈不要轻易认为自己的宝宝有问题,给他贴上无数标签,比如叛逆、坏、不好、不听话、多动症等。听话才是好孩子吗?你知不知道不听话是自己有主意和有主见呢?根据什么说孩子有多动症?有过医生的诊断吗?
事实上,作为父母更应该尊重孩子,世界上没有任何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6岁以下的孩子,能够像小学生像大孩子一样,老老实实专心做一件事很长时间,听老师讲课聚精会神。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不能仅仅靠打骂来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过分的苛责和打骂,让孩子高度紧张,从而更加无法控制自己,因此,会一次次再做出让你生气的事情。
如果要生老二,在之前或者怀孕期间就要为老大迎接弟妹的出生做铺垫。要经常给孩子讲,说你就要有个小弟弟或小妹妹了,妈妈到时候可能像照顾你小时候一样,照顾弟妹多一些。还可以讲一些想象的故事,如有弟弟或有妹妹,你们在一起想玩什么,等等。这样,孩子心理有期待,等弟妹一出生,就不会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会大大减少心理焦虑。如果老二出生后才开始教育,已经晚了,老大会觉得父母不再爱他,或者只爱小时候的他,情绪和行为问题由此而生。
并且在教育孩子上,父母双方都要参与进来,现在很多都是全职妈妈或长辈在家里教育孩子。这样对孩子的性格培养很不利。因为,缺少父亲的早期影响,无论男孩女孩,其消极后果早晚会呈现出来。父亲在情商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大情节问题已经出现,父母能做的有限,但也必须做一些补救措施。
首先,别对孩子有过多的指责、辱骂甚至动手打,千万不可以这样做。很多时候,他是为了要引起你的注意,才故意做出一些你不喜欢的事情。这时候你要耐住性子。在安全的前提下,你甚至可以不说话,采取忽略态度。他一旦多次达不到目的,行为就自动收敛或慢慢消失。
第二,如果在幼儿园,教师告状,家长不要在意。只要没有伤害到谁,中午不睡觉、不听老师讲课等暂时不要生气,先和老师心平气和的沟通,安抚老师的情绪,以免以后不受到老师欢迎。在老师等外人面前绝不要指责和辱骂孩子,更不能打。在你最激动和生气的时候,你要控制的是你自己,不是孩子。让自己闭嘴冷静,等气消了回家再接触孩子并多关爱孩子。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错了,而是我们自己担心失去权力。
第三,在每次照顾老二的时候,照顾完了,你记住给老大一个拥抱,每次都这样做。
第四,当老大吓唬老二或做出些对老二不合适的行为时,很多家长都是说:我知道你爱弟弟,想和他玩,不过应该换种方式,可是不见效果。其实这句话的意思还是等于在指责他不对,不可能有什么效果。最好的策略是忽略,然后多找机会拥抱孩子。孩子不是故意犯“错误”,只是不当行为而已。你要有耐心和恒心,总是保持一致的态度。不要风一阵雨一阵。也不要标签老大,这样贻害无穷。仅仅是吓唬而已,但并没有动手或伤害。家长要放松,也可以幽默一下“哥哥又不高兴了,弟弟先走开,不要惹哥哥生气。我们先到一边呆一会。跟哥哥再见。”这样说是很容易的。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是家长、长辈,一定摆出判官断案的权威架势。那不仅没有必要,反而更伤害孩子的心。他吼弟弟、妹妹,说明孩子内心受挫,情绪受阻,离开他一会儿,给孩子一定时间空间就可以。每次老大一放学回家或一进屋先给他一个拥抱,然后再问寒问暖,接他回来的路上正常的说说笑笑就足够了,不要为了安抚老大而撒谎说老师表扬了他(其实没有)或者他要什么买什么来补偿他。这样都是不对的。父母跟他学着做朋友,理解并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明白有了老二的生活也可以很快乐。
妊娠期妇女常因一些异常情况或疾病..[详细]
当宝宝八个月大时,母亲会发觉愈来..[详细]
宝宝在牙牙学语时期其实已经开始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