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当运用攀比,给成长带来阳光
  • Tag:攀比,健康,孩子,家庭,教育,心理 已阅读: 作者: 添加日期:2013-04-23
  •   攀比是现在普遍存在于孩子之间的一种现象,攀比各自的物质条件,父母的社会地位还有外貌等等,这种现象常常令父母不知所措。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却也能为孩子成长带来一片阳光。攀比心理是指刻意将自己在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关于攀比:一位父母有新感受

      一天,丁丁的好朋友牛牛来家里玩,手腕上戴着他爸爸出差时从外地带回的儿童手表。“牛牛,你的小手表真漂亮!”丁丁羡慕地说。“当然了,这是进口表呢!”牛牛骄傲地将手一扬。牛牛一走,丁丁就开始跟我哭闹,非要到商店买一块比牛牛更漂亮的手表,可就是挑不到。最后,丁丁硬逼着爸爸专程去省城为他买回了一只很酷的小手表。

      丁丁开始上幼儿园。一个周末,我发现他得了一朵大红花。老师告诉我,丁丁在幼儿园里很懂礼貌,并且团结同学,所以,奖励他一朵大红花。

      回家的路上,丁丁对我说,在幼儿园,老师常常奖励那些表现好的小朋友大红花,为了得到大红花,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按照老师布置的去做。

      原来是孩子之间的攀比心理起的作用!我灵机一动,能否利用丁丁的“爱攀比”,改掉他在家的坏毛病呢?正好这时,妹妹把5岁的女儿敏敏暂时寄养到我家。敏敏比丁丁大2岁,十分乖巧,会自觉吃饭、自己洗澡等。

      吃饭时,我分给两个孩子同样多的饭、菜,比赛谁吃的干净;家里来了客人,比赛谁有礼貌;比赛谁穿的衣服一整天都不脏,谁的手洗得干净……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笨小孩”,丁丁每次都努力做到最好,正中了我的“攀比”计划。我不停地提出更多的攀比项目给他们。渐渐地,丁丁的坏习惯消失了。

      心理探测:孩子为何爱攀比?

      外界诱导: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大多是因为受到外界的诱导,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且不说五花八门的物质消费攀比,单就孩子的教育来讲,父母之间的攀比比比皆是,如比上什么兴趣班、特长班或特色幼儿园、贵族幼儿园等等。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白纸一样的孩子不受其影响也难。

      发展特性:孩子在幼儿期就有表现的欲望,当他想得到别人的关注或者感到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时,就会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或者受到奖励等行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另外孩子的模仿力和好奇心很强,喜欢新鲜事物,和小朋友在一起,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这些心理因素都会引发他的攀比行为。

      剖析:攀比心理的两面性

      由于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在判断、分析、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盲目攀比,往往会演变为模仿和追随,甚至盲从,这必然会破坏孩子的心理平衡。长此以往,攀比心理会给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使孩子的自信心在攀比中逐渐丧失。

      从一个角度来看,攀比心理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不甘落后于他人而想拥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在特定的情况下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过来人支招:面对爱攀比的孩子

    当前页:1/2 [1] [2]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