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尖叫无处不在
很多父母都有过这种经验,宝宝大约在四五个月大之后,就开始喜欢发出各种尖叫声,而且似乎越叫越上瘾,生气时会叫、高兴时会叫、要喝奶时也会叫……真可谓无所不叫,有时那拉长音的叫声真是让人难以招架。不过还好,随着语言能力的慢慢出现,通常这种尖叫形为都会相应减少,父母也就逐渐忘了那段“尖叫”岁月。
然而,等宝宝到了两三岁、有了相当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却还是有可能在生气时、一时无法用语言表达情绪时而再次使出尖叫的手段。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尖叫就是沟通
语言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为将来的语言表达做准备了,学习发音,学习对语言的理解,最后才是开口说话。
宝宝出现尖叫的时候通常在牙牙学语前。因为此时他已经有了发出声音的能力,不过还没有说话的能力,于是他发现尖叫的方式也能够与大人“沟通”。例如在看到人时,一声尖叫就能让大人马上出现;捡不到玩具时,一声尖叫就能让大人帮忙捡回玩具。所以,尖叫就变了他在前语言阶段的一种沟通方式。
另外,有些宝宝对于自己拥有的尖叫能力感到兴奋、有趣。如果大人在宝宝尖叫之后出现特殊的表情,例如夸张地张大嘴巴、瞪大眼睛等,那么宝宝就更会把尖叫当成一种游戏,因为他希望看到大人那丰富的表情。
一般来说。如果宝宝到两三岁之后还习惯用尖叫来表达情绪,那多半是因为父母没有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当宝宝在面对挫折或压力时,如果他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语言,那么尖叫声就不会经常出现。在很多情况下,往往宝宝这边一尖叫,父母那边就马上妥协,这就更容易让宝宝养成“先声夺人”的习惯。
三、尖叫的分龄处理法
面对幼儿接连不断的尖叫声,家长可依据其不同年龄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A 0~1岁
1、先分辨宝宝的需求
当婴儿尖叫时,通常都是有目的的,例如要找人陪、想找人抱、想出去玩等。时间一长,父母多半也能从宝宝的哭声或叫声中分辨出宝宝的目的来。所以,父母一开始最好先用语言告诉宝宝:“我知道你想做什么,你等我一下。”先让宝宝听见声音或看见人,如果没有什么危险,就不要马上去做宝宝所要求的事,免得强化他以尖叫来达成目的的意识。
1岁内的宝宝,他们会发觉虽然自己的个头小,却能用最大的声音去吸引每个人的注意。尖声叫喊就是一种测试嗓子的最普遍的途径。对他们来说,自己能发出这种奇特的声音是一件相当刺激、相当有趣的事情。于是,在他们想表达什么的时候,就会用尽全身力气去喊叫。如果他们的叫声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下一次,他们的分贝会更高,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2、转移注意力
如果宝宝只是无聊乱叫,那么父母可以马上拿出玩具,或是拿出一个会发出声音的东西,并立即问宝宝一些问题。对宝宝来说,只要出现更新鲜的东西或是有人向他发问,那么他多半会忘记继续尖叫下去。
3、稍微抱紧宝宝
当宝宝大叫时一般会全身用力,如果妈妈怕宝宝叫得太久又没有太好的办法,则建议先把他抱起来,让他贴着妈妈的身体,然后在他耳边小声说话。这样宝宝就无法继续用力,继续大叫的动力就减少很多。

妊娠期妇女常因一些异常情况或疾病..[详细]

当宝宝八个月大时,母亲会发觉愈来..[详细]

宝宝在牙牙学语时期其实已经开始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