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6条虽然并不意味着宝宝已经到了应该断奶的时候,但是妈妈们可以参考着衡量一下宝宝的情况,看看妈妈和宝宝的哺乳关系是不是在向着有利于宝宝发展,有 利于宝宝告别母乳的方向前进。
★ 不良的哺乳关系
“不良的哺乳关系”在1-3岁之间这个学步期的体现是,孩子会时常为了打发无聊吃母乳,或者,吃母乳成了孩子感受安全和与妈妈之间的亲密的主要手段。也就是 3、4两条的反面。这意味着大人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没有给孩子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辅助和支持。此时应该先纠正大人的育儿方式,改善孩子的日常生活内容,然后 孩子对母乳的过度依赖自然就消失了。如果企图通过断奶来解决问题,却不改善大人的育儿方式,那孩子只能转而从其他方面寻求依赖和满足,产生更糟糕的习惯, 比如吮指癖。
另外一种“不良的哺乳关系”也很常见,就是过于频繁的夜奶。一岁多的孩子,夜里会醒来几次是正常的,要靠吃母乳重新入睡也是正常的。但过于频繁的醒 来,每次都要吃很长时间的母乳才能入睡,甚至整夜无法进入深度睡眠,那就是不正常的了。这样的情况,原因在妈妈身上。妈妈基本上都是一面因为频繁的夜奶又 疲惫又烦躁又无奈,一面又不忍心断掉。经常会一面喂奶,一面劝宝宝别吃了,或者有时会烦躁的把宝宝推开,然后又后悔了,拉回来继续喂。
这种情况下,宝宝对夜奶产生了一种复杂的心态。引用李跃儿在《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中的一段话来解释就是:“妈妈波动的情绪会使孩子感到非常恐怖和难 过,孩子在吃她的奶,并试图通过吃奶获得安慰时,获得的却是痛苦和焦虑”。
焦虑让宝宝入睡困难,而入睡困难使得宝宝更加需要辅助才能入睡,于是更想要妈妈奶,这个她从出生以来就赖以入睡的辅助,而吃上奶了却又体会到焦虑。于是母 子二人都在对夜奶的焦虑和需要中纠缠,都感到挫败和无助,没有满足感。其实这种不良的哺乳关系在1岁之前也常常出现,只不过通常表现为漫长的厌奶期。这种 过于频繁的夜奶和睡眠困难,通常只在学步儿阶段出现。
妈妈们可以对照这6条,看看自己和宝宝的哺乳关系是否良好。如果已经出现了偏差,那就要及时纠正。要记住,断奶,不会仅仅因为宝宝大了就变得很容易。
(五)怎样判断断奶是否成功
每个孩子最终都会告别母乳的。断奶是否成功,不是看宝宝是否不再吃母乳了,而是看宝宝不再吃母乳了之后,是否继续展现出健康的、良性的发展状态。
成功断奶的宝宝,不再吃母乳了之后,展现出满足的状态,生活有序,能享受玩耍和探索并沉浸其中,与妈妈之间仍然亲密和相互信任。
如果宝宝断奶后出现了持续若干天的哭泣,生病,茶饭不思,消瘦,脾气大,烦躁,哭闹,对玩耍兴趣降低,对母亲的亲密和信任明显降低,或者吃手、啃东西,攻 击性强等反应,说明断奶的时机和方式是有问题的。
也有的孩子在断奶后会变得特别“乖”,但细心的妈妈会发现,这种乖与既活泼好动又遵守规矩的健康的乖巧是不同的。是一种被动的听话,或者对父母过于主动的 取悦。这种“乖”是安全感降低后的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退化行为。这也是不恰当的断奶方式和时机的后遗症。
大一点的孩子在经历了非常不情愿的断奶后,适应的能力会比较强。尤其是一直以来发展得比较好的孩子,负面反应会比较小。被迫断奶的创伤往往以悲伤的形式表 现出来。

最近,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再次..[详细]

捱过了冷飕飕的冬雨时节,终于盼到..[详细]

很多小宝宝会在8个月至1岁间「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