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当心“暑热症”
  • Tag:夏季,暑热,疾病,健康,护理,幼儿 已阅读: 作者: 添加日期:2013-04-23
  • 炎炎夏日,气温升高的同时,宝宝的身体也总是热乎乎的,体温也有所升高。父母以为宝宝生病了,去医院却检查不出什么异常,医生说宝宝可能是患了“暑热症”。

    什么是“暑热症”?
    “暑热症”,是婴幼儿在夏季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热症,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温度升高,而导致的宝宝体温上升,身体持续发热。它主要发生在夏季,多见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因而也叫小儿夏季热。

    患“暑热症”的原因
    3岁以前的宝宝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汗腺功能也不完善,出汗少、不容易散热,宝宝的体温不能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自行调节,从而出现夏日高体温。因此,当宝宝夏季长时间发热时,家长应警惕宝宝患“暑热症”的可能,千万不要以为宝宝是因感冒而发烧,自行给宝宝服用抗生素和镇痛解热的药物。“暑热症”一般会持续1~3个月,等到外界气温下降、气候转凉,宝宝也不发热了。

    若宝宝有以下表现,可能得了“暑热症”
    1、夏天身体会有不规则的长期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波动。发热程度随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天气越热,宝宝的体温越高;天气凉爽了,宝宝的体温就会自然降低。
    2、体温高时,总是口渴,喜欢喝水,有的宝宝每天饮水量可达3L以上,伴尿多。
    3、身体很热,但没有流汗。即使有汗,也只在额头上有一点汗。
    4、吃退热药没有任何效果。
    5、抽血化验,白细胞没有增加,细胞分类正常,没有任何感染的迹象。
    6、精神状态还好,偶尔有类似感冒或消化不良的症状。但长时间的身体发热,可能会让宝宝出现嗜睡、烦躁、爱哭和食欲下降等症状,家长应引起重视,必要时应带宝宝到医院诊治。
    7、往往是在暑天,偶然一次感冒发热或肺炎后体温就退不下来,要到秋凉后才退热;有的患儿生后第一年得暑热症,第二年还会得。等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体温调节能力上升,就不得暑热症了。

    得了“暑热症”怎么办?
    若宝宝患有“暑热症”,应让宝宝待在22℃~24℃左右的空调房里,稍后体温就会变正常。宝宝无汗或少汗时,如果没有空调,可以给宝宝洗温水浴,促进皮肤血管扩张,帮助身体降温散热。洗澡的水温应控制在34℃~35℃左右,根据体温每天洗2~3次,每次浸泡20~30分钟。
    必要时,家长可以给宝宝喝些绿豆汤、红枣汤、冬瓜水、萝卜水等饮品,及时补充宝宝体内丢失的水分,以达到改善病情的效果。若宝宝体温连续3~4天持续39℃以上,并且出现高热惊跳和烦躁的症状,有可能合并其他感染,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切不可拖延病情,影响治疗。

    暑热症宝宝的护理
    1、注意饮食
    夏季饮食应清淡、营养、易消化。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则不宜在夏季断奶,夏季断奶容易引发疾病。即使需要断奶,也应注意给宝宝多食用富含蛋白质、易消化、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保证宝宝营养的需求。
    2、保持身体凉爽
    夏天应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凉爽。天气热时,应避免给宝宝穿太厚,以免影响身体散热。可以让宝宝呆在空调房间里或使用电风扇,但需注意的是空调和电风扇不要直吹宝宝的身体。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由于“暑热症”多发生于体质较弱的婴幼儿,因此,在暑热到来前,家长应注意让宝宝加强锻炼,保持适当运动来增强体质。暑期户外活动时,应注意让宝宝在阴凉处活动,并给宝宝做好防晒防暑措施,以免中暑。运动后,也应及时让宝宝喝水,以补充身体水分,避免运动消耗太多水分引起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