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不喝奶也可能是鹅口疮
  • Tag:鹅口疮,喂养,育儿,亲子 已阅读: 作者:希恩亲子 添加日期:2012-11-29
  • 案例分享
    嘟嘟是个3个月大的宝宝,母亲最近发现嘟嘟好像都不太爱喝奶,要喝奶时就哭闹不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厌奶期应该还没到呀!带去给医师检查时发现,嘟嘟的口腔里有一些白色的斑点,医师告知母亲:宝宝的嘴里感染鹅口疮,喝奶时会感到疼痛,因此才不爱喝奶。

    鹅口疮的好发年龄与症状
    鹅口疮其实就是口腔中的霉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所引起,传染的途径为接触传染。嘉义长庚纪念医院小儿科陈弘明主治医师表示,鹅口疮好发于年纪6个月以内的婴儿,6个月以上的婴儿抵抗力较佳,比较不易感染鹅口疮。在 外观上,口腔黏膜或舌头上会有白色斑点,甚至长到嘴巴外围。有些宝宝的鹅口疮只有长在舌头上,家长可能会误以为是舌苔或奶垢,分辨的方式为使用干净的纱布 巾擦拭,如果擦不太掉则要怀疑是感染鹅口疮。轻微的鹅口疮不一定会影响到食欲,若是导致宝宝哭闹不想喝奶,通常都是已经比较严重的程度。

    在什么情况之下易感染鹅口疮
    一般来说,鹅口疮的产生大多是由于身体的抵抗力不佳所造成。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可能:

    1. 在一般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胃道及生殖道经常可以发现念珠菌的存在。当身体抵抗力足够的时候,通常都能与其和平共处;但当身体虚弱或是由于宝宝仍处于新生儿时期、抵抗力不佳或生病时,就容易导致鹅口疮的发生。
    2. 若是卫生习惯不好,哺喂婴儿时,奶嘴头或母亲乳头上还残留着白色念珠菌,宝宝的嘴巴接触后即可能会感染鹅口疮。
    3. 由于鹅口疮为接触传染,而女性阴道内部也经常有白色念珠菌的存在,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可能被感染,又因为抵抗力不足而引发鹅口疮。
    4. 宝宝因生病住院,医师若有给予抗生素治疗,也比较容易会产生鹅口疮。这是因为抗生素会杀死细菌,破坏了细菌与霉菌原本在体内互相制衡的状态,一旦大量细菌被消灭,霉菌势必会乘机坐大。
    5. 少数宝宝因为免疫系统功能不佳,特别容易反复受到疾病的侵袭,比方一些先天性免疫缺损的孩子。

    鹅口疮的治疗与改善方式
    发现宝宝有鹅口疮,医师会开药粉给宝宝使用(健保给付),母亲必须将药物涂抹在宝宝口腔内,一天3~4次;这种药物安全性很高,即使吃下肚也没有关系。如果是亲喂母乳,母亲的乳头上也须涂药,可避免白色念珠菌藉由乳头接触传染给宝宝;如果是瓶喂,则要将奶瓶以消毒锅消毒干净,或是直接更换一个新的奶嘴头。鹅口疮的疗程大约为1周~2周左右;不过有时候宝宝也可能毋须凭借药物即可自行康复,所以一旦发现鹅口疮,可先改善卫生习惯观察约3~4天;倘若还没痊愈,则须依照医师指示涂药。在治疗的这几天内,局部的清洁工作仍然要做好(如奶嘴或母亲乳头),另外也可以让宝宝多漱口。

    避免鹅口疮复发,清洁工作要做好
    由于鹅口疮属 于易复发的感染,即使治愈后,也仍要注意奶嘴或母亲乳头的清洁。如果母亲采亲喂,在喂奶之前最好先清洁一下乳头,乳头的清洁方式为使用清水稍加洗涤,再以 干净的布擦干即可,不用过度使用肥皂或沐浴乳。以清水冲洗虽然无法将全部的念珠菌都冲掉,但可以减少念珠菌存在的量,以避免鹅口疮复发。一旦出现鹅口疮感染,医师若告知要替宝宝抹药,治疗时间必须长达1~2周,才不易使鹅口疮复发;直到宝宝约6、7个月大身体抵抗力较佳之后,就不易再有鹅口疮感染的困扰了。若是过了这段时期之后,宝宝仍然不断感染鹅口疮,就要怀疑宝宝是否有先天性免疫系统的缺损。

    如何照顾感染鹅口疮的宝宝
    *按照医师指示涂抹药水,每日须3~4次,时间并须长达1周以上。
    *替宝宝泡奶时温度可以低一点,宝宝比较肯喝凉一些的奶,因为热食会刺激到鹅口疮,使宝宝更痛。
    *白色念珠菌属于霉菌,霉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口腔内与屁股上容易有霉菌感染。

    陈弘明医师也 指出,宝宝若因身体抵抗力差导致嘴巴内出现鹅口疮,屁股上也可能会有念珠菌引起的尿布疹。这种尿布疹与一般尿布疹不同,症状是屁股上会出现散状红色丘疹, 须经由医师判定是否为一般尿布疹或因念珠菌感染所引起。治疗方式亦为涂抹抗霉菌药物,家长替宝宝更换尿布时也可以稍微留意一下。

    结论
    鹅口疮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即使宝宝感染了,只要根据医师的指示,正确使用药物并配合局部清洁就不用过度担忧。造成鹅口疮的感染原为白色念珠菌(属于霉菌的一种),药物治疗其实不能将白色念珠菌完全消灭、而是减少其数量,让身体免疫力能与白色念珠菌抗衡,并且同时要配合良好的卫生习惯,才不致于引发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