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里宝宝爱吃手
  • Tag:爱吃手指 已阅读: 作者: 添加日期:2012-10-04
  • 当孩子爱吃手…

    儿童复健中心职能治疗师张慧敏表示,。

    这类型的深压类似于大人的按摩,虽然不见得所有按摩能够稳定情绪,因为有些成人的按摩方式易造成孩子的疼痛感,反而让孩子呈现对抗的状况。不过,普遍来说,深压的动作可以帮助孩子的情绪稳定。

    加上,孩子还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就以自我刺激的方式达到满足。不过,即便是具备基本口语表达能力的5岁孩子也不会跟妈咪说:「我很焦虑!」于是,妈咪就会发现孩子咬手,到最后变成咬指甲,不断重复此行为。

    甚至,爸比妈咪本身也可能没有发现当自己处于紧张情绪之际,会透过不断地吃东西,尤其是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如:珍珠奶茶、鱿鱼丝或是口香糖来舒缓自己紧张的情绪。


    不同情境的爱吃手

    张慧敏治疗师指出,每个孩子爱吃手的情境都不同:有些会特别容易在睡前或是想睡的时候吃手;有些小朋友可能是乘车时,因为摇晃的不舒服感觉而吃手;有的小孩可能在转换环境时,如:刚到外公外婆家或是刚进入不熟悉的新教室时,特别容易吃手…等。


    当需求未被满足…

      如果孩子想吃手的需求未被满足,会造成不同的不良影响。如:因为焦虑才吃手的孩子,由于并无达到稳定的情绪,就会依然是持续焦虑;如果是因为想睡,才开始吃手,可能在入睡方面就会较困难。

      而且,需求未被满足的孩子,较容易有情绪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有可能是会跟着孩子一生的。像是有些爸比妈咪是看到孩子一吃手,马上就非常激动地用力拍打,孩子的情绪更容易紧张、焦虑;将来有可能对于大人生气的反应,产生过度的解释或联想,衍生出来的问题就更多了。


    用奶嘴替代手指?

    有些爸比妈咪会以奶嘴来取代手指的安抚作用,丢一个奶嘴给孩子,他就能马上乖乖地入睡,不吵不闹。张慧敏治疗师指出,由于肠病毒在台湾十分盛行,从卫生安全方面来考虑,奶嘴也许是比起吃手卫生,且手指的皮肤长期浸湿变脆弱后就容易发炎。但是,就长期效益来说,吃奶嘴就只是一个安抚工具,以奶嘴替代不见得是最好的方式。因此,除了吃手与奶嘴之外,治疗师普遍鼓励爸比妈咪找到另外的安抚替代方案。


    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爸比妈咪可能想知道不同阶段的爱吃手小孩,是否有其不同的意义与原因?张慧敏治疗师表示,无论多小或多大的爱吃手孩子,其释放出来的讯息都是因人而异,不过大致与情绪有相关、寻求自我刺激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本来没有吃手习惯的孩子,为什么最近一直密集吃手?是因为6个多月的宝宝开始长牙,藉由咬手指舒缓不适;或是因为家庭环境的改变,爸比妈咪这阵子常常吵架,不知不觉造成孩子的紧张与焦虑。

    另外,本来孩子会密集吃手,但是突然减少了,爸比妈咪应该发觉最近在生活环境或饮食习惯是否有哪些改变?这些讯息都可以当作以后如果宝宝又吃手了的改善方式。


    强烈剥夺 治标不治本

    有些爸比妈咪只要孩子的手一接触嘴巴,要马上狠狠拉开或是用力打手或是采用一些老偏方,如:涂抹辣椒、黄莲在手指上。如果爸比妈咪发现孩子已经有吃手的需求,张慧敏治疗师就不建议家长莫名其妙强烈剥夺。而是建议采取较适切的替代方案,一样也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而且对于孩子较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选择适切的替代方案

    如果孩子是因为想睡,才开始咬手,张慧敏治疗师就建议爸比妈咪可以做一些轻柔的婴儿按摩,尤其要加强手部的区域;有些孩子是一起床就会咬手,爸比妈咪就可以早餐部分提供脆硬食物,如:有点厚度的苹果片、全麦面包…等,透过需要用力咀嚼的食物来达到稳定情绪的效果,不过也许有可能发挥功效,但是不是绝对。

    如果孩子是因为到了一个新环境产生紧张感,才开始咬手,爸比妈咪可以温柔地与孩子互动,如:抱着他摇晃、唱歌、轻拍…等安抚动作;如果孩子是当遇到陌生人才会出现咬手的状况,建议爸比妈咪先抱着孩子,让他贴近大人的身体,让听见熟悉的心跳声,再加上轻柔的拍抚、哼唱轻快的儿歌…等。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当孩子逐渐长大,认知能力较佳,也知道自己的情况,爸比妈咪可以教导他如何协助自己面对紧张的情境,除了吃手指之外,还可以透过其他方式来克服。张慧敏治疗师希望爸比妈咪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需要吃脆硬的食物,才能满足的孩子,尽量选择健康的苹果、坚果来达到效果,而不是油炸类的鸡排;用手打人与跑操场都满足、安抚孩子,教导孩子选择以正向的抒发方式,而非打人或自残行为。


    接受治疗的时机

    张慧敏治疗师曾遇到有一个小朋友吃手,吃到手指都是口水疹,一直脱皮、流血。如果已经严重到这种地步或是试了许多方法,还是无法改善,建议爸比妈咪带着孩子至医院接受专业的协助,请职能治疗师进行评估与治疗。

    当孩子接受职能治疗之前,职能治疗师必须先与爸比妈咪进行会谈,了解出现哪些人、事、时、地、物,孩子会容易想吃手,找出原因之后,才能提供适切的个别化替代方案。

    在评估过程中,职能治疗师也会试着了解家长针对此问题曾做了哪些尝试,如:可能是爸比妈咪的按摩方式并无使孩子抒发压力,一般按摩会建议从手臂上肢往下按,可是一开始就直接接触上肢,有些孩子可能会更紧张,张慧敏治疗师建议先从手腕碰触,慢慢往上按摩,再从上至下。

    根据张慧敏治疗师的临床经验,在使用了其他感觉刺激或是提供相关满足之后,孩子爱吃手的状况多半有所改善。


    在家也要做功课

    只是在治疗过程之中,需要双方的摩合。常见遇到问题是在医院进行的治疗都是有效,但是一回家后,爸比妈咪并无继续进行操作,当然就无法改变现状,问题就一直存在,于是每次来到医院询问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并无明显进展。

    因此,在医院尝试成功的方法,回家之后,需要仰赖爸比妈咪持之以恒的继续执行。张慧敏治疗师表示,爱吃手的问题不是感冒,有人可能需要服药1星期才会好,有人吃3天就可以治愈。

    甚至,从长远来看,这也许是一个长久性的问题,而爱吃手释放出来的讯息是这个孩子较容易紧张。天生容易紧张的孩子个性不会一夕之间改变,突然就变得不会紧张了。爸比妈咪需要多用点心!


    从婴儿时期观察

    婴儿时期是观察孩子的天生气质的机会,因为他会最原始的反应来表达自己;到了3岁,孩子开始说话,会看大人眼色来行事,反而开始压抑自己的情绪。因此,透过婴儿期的观察,发觉孩子是否属于焦虑型,爸比妈咪就要多用注意其情绪反应。


    何谓「职能治疗」?

    从教科书上的解释来看,所谓的「职能治疗」是指利用以有意义、目的的活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回归到他们的职业。还有另外的目标就是改变生活型态,也就是追求较健康、合适的生活型态,如:虽然吃苹果有益健康,可是对于就是不喜欢吃苹果的人,这个生活形态可能就不适合,职能治疗师必须量身为每个人来打造适合的生活型态与重返职业表现。

    而孩子的职业表现是什么呢?游戏就是0~3岁孩子的职业,在游戏之中成长与发展,但有些孩子天生较敏感,甚至在玩玩具方面都可能有适应的问题,职能治疗师的目标在于帮助孩子玩游戏以及与别人一起玩游戏。

      到了进入幼儿园阶段的3~6岁孩子,其职业内容就是一半游戏、一半学习,帮助孩子有效率的玩游戏与学习即重点所在;而6岁以上进入学龄期,当一名学生就变成是他的职业,张慧敏治疗师就曾处理许多过动、学习障碍、情绪失控的孩子,因为这些情况都会引发在学校生活的问题。

  • 相关文章
  • 1家里宝宝爱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