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大脑成长的秘密!
  • Tag:早教,幼儿,大脑发育,什么时候开始早教 已阅读: 作者:希恩亲子 添加日期:2012-11-14
  • 随着生活的富足,各种科学知识的充实,现在的父母大概没有人会否认教育对小孩子的重要性,但争议较多的,往往是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导孩子 ? 有没有最佳的时机 ? 以及争辩太早或者太迟的问题。

    现在也出现越来越多的所谓脑力开发、潜能激发、全脑教育等等的教材或托儿所、安亲班......

    我了解了很多有关资料,也更进一步的了解很多教学法背后的理论基础,让我原本就对幼教越早越好这件事深信不疑。

    但这一切都比不过三天前看到的一则影片这样震撼 !!!

    这段影片是由国家地理频道制作,主要的内容在探讨天才儿童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大脑的机制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到昨天为止,这影片两天内我已经完整的看了三次,有两次是自己看的,第三次则是邀请准妈妈陈太太一起观赏。

    这段影片对我们两个人都带来不小的冲击,因此,我在这边非常真诚的推荐给每一个爸爸妈妈,以及正在准备或者即将成为爸爸妈妈的好朋友们,请你们务必仔细观看,掌握大脑的秘密,真真是我们送给孩子的无价之宝。

    当然我完全清楚可能有些人没那么多耐心看完这段影片,毕竟里面还是有些不那么重要的串场内容,所以下面就整理出精华处给大家参考

    1. 影片 5:20 开始

    经过研究,演奏音乐时的大脑运作相当可观,因为演奏音乐者除了眼睛看音符之 外,接着就是要判读音符,然后移动手臂与手指(甚至脚尖),接着用手指的触感判断各个指头是否达到正确的定位,然后上千条的肌肉纤维以适当的力道和精准的 时机触击琴键发声,耳朵接收一连串的音符的同时,脑部还要判别有没有弹对、现在弹到哪里了、接下来要弹什么......。这么多的计算以及这么多的动作, 都在瞬间完成,真的是非常神奇而且伟大。

    以下是我的观点 :

    不能否认的,学习音乐的代价相对较高,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办法负担得起,而且如果爸爸妈妈不是音乐高手,小朋友又不自动自发练习音乐,那么宝宝往往每个 礼拜只在钢琴老师要来的前几个小时、甚至是只有钢琴老师在的时候才弹弹琴,这种沾酱油的方式究竟能对幼儿的脑部发展产生多大的帮助,我觉得相当质疑。但事 实上就我所知。有另外一个相对效果也很不错,但成本相当低,而且几乎每一位家长都能够帮助宝宝们持之以恒做到的脑部潜能开发的秘密绝招,那就是阅读。

    杜曼博士说过,阅读是帮助幼儿全脑发育最好的方法。事实上,我觉得这也是最简单的方法,而且他带来的附加的好处,是宝宝可以终身受用不尽的,那就是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阅读真的很简单,每个人都会阅读。接下来用宝宝学习阅读的方式,来检视阅读的神奇之处 : 阅读的时候宝宝必须眼睛看着文字,接着用指尖指着一个一个的字,大脑收到文字的影像后,开始理解文字,并且命令口腔以及发声部位的肌肉将文字念出来,然后 耳朵接收念出来的文字,再由脑部去判断是不是念对了,眼、耳、手、口相互配合着一个字一个字的念下去。这是宝宝学习阅读的最初阶的方法,叫做大声朗读。他 或许没有弹奏音乐那么样的复杂,但是他是一个相当有效而且经济实惠并且不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脑部开发训练。

    阅读输给弹奏乐器的地方,在于阅读比较难同时训练左右脑运动神经的协调一致,毕竟宝宝不必左右开弓也可以把阅读这件事做得很好。但阅读的这些特点,让我认为更适合推荐给所有的爸爸妈妈 :

    a. 阅读比较便宜,而且爸爸妈妈就能够当宝宝的师父 + 师父领进门后就真的修行在个人

    b. 阅读活动不会受到乐器的限制,只要带着一本书,宝宝几乎是随时随地都能够进行阅读活动

    c. 进阶的阅读需要对文法的理解,并且从认得一个一个单字扩展到单词,再由单词扩展到句子,接着是句子扩展到段落,段落扩展到文章甚至整套剧情连续的小说。阅读的深度与复杂度让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提高挑战性,并且刺激大脑更多区域。

    d. 阅读活动不只是一个活动而已,他还伴随着吸收知识。当完成一段阅读活动时,宝宝也学会了新的事物,不管是新的字、新的动物、新的国家、新的颜色、新的语言......

    e. 阅读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宝宝一旦拥有阅读能力、并且乐于阅读,等于是打开一扇门,让宝宝能够自己进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人类数千年来累积的智慧任凭遨游。

    2. 影片 9:17 开始

    我认为这一段是整个影片最精华的地方,但是他真的很悲伤,看完之后会让你的心情坏上几天。 这个故事很残酷,但是他揭露了每个爸爸妈妈都一定要知道的,关于宝宝大脑发展的秘密。

    1970年,洛杉矶发现了一名 13 岁的小女孩吉妮,她从出生开始,就被父母关在昏暗的小房间里,并且绑在附有便器的椅子上。这 13 年来,她没有接触过爸爸妈妈以外的任何人,爸爸妈妈也很少跟她互动。就这么不见天日的束腹在一张椅子上过了13年。

    她被发现的时候无法言语、无法控制大小便、甚至无法自己站立或行走。她的智力大概只有 18 个月左右。

    这是一个相当极端的例子,极端到可以拿来验证早教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宝宝的早期教育是越早越好还是顺其自然就好 (后天很重要 vs. 先天决定一切) ? 早教是真有其事还是只是又一个商人赚钱的噱头 ?

    这个故事很悲伤,尽管专家们努力想要帮助吉妮学习,让她能够后来居上、让她能够过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他们都失败了。尽管再怎么努力,有些事情吉妮永远都学不会,原因只在于她错过了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大脑运作某些功能的区域,已经被永远的关闭了!

    在人类出生后,我们的大脑有几千亿个细胞,脑神经细胞之间有上兆的突触相互连结。但这些突触实在数量太多了,三岁的宝宝拥有成年人两倍的突触,这些突触多到让脑部决定将"用不到"的部分永远切断,使脑部的使用更有效率。

    大脑突触切断的时机有两次,一次在三岁、一次则在青春期。

    这时我才真正了解到,为什么那么多的专家在疾呼 " 0~3 岁是幼儿脑部发展的黄金时期",把握这段时间给予脑部充分的刺激真的很重要,而且这效果将会一直持续陪伴宝宝一辈子。

    脑部成长的关键在于适当的刺激。所谓的刺激其实就是各种感官接收到的讯息。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因此也有科学家以小动物进行过类似实 验,初生的小狗通常都会接受母亲不断的舔拭,原本我们以为这样的舔拭只要为了保持狗宝宝的清洁,但经过科学家的实验后,出生后就被隔离而完全没有接受到狗 妈妈碰触的狗宝宝,较容易夭折、反应较慢、生长发育也比较差。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得出幼儿时期的触觉方面的刺激对脑部成长的正面影响,并且有越来越多婴幼儿 方面的专业书籍提及"缺乏抚触将会造成婴儿身心发展的障碍"。

    3. 影片 18:13 开始

    这个部份的影片说的是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以实际进行的大量幼儿实验,证明早期教育是影响幼儿一生发展的关键。在 0~3 岁这个阶段受到妥善的脑力激发教育的宝宝,或许在初期看不出差异,但逐渐的,从 15 个月大开始,接受早期教育的宝宝在 IQ 等等各方面的表现开始有较好的表现、2岁开始,接受早教的宝宝呈现明显的领先、3岁之后,专家说已经能够确定 3 岁以后才想要开始已经太迟了。经过长期的追踪,证实接受早期教育的宝宝一路上都有着较为优异的表现,无论是较高的智商、进入较好的学校、取得较佳的工作, 早期教育对宝宝的一生带来相当长远的影响。

    当前页:1/2 [1] [2]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