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不良行为”其实是“敏感期”
  • Tag:幼儿,发育,心理,行为,教育,敏感期 已阅读: 作者: 添加日期:2013-04-23
  • 每当几个月大的婴儿啃自己的姆指时,父母便会以“不卫生为由”干涉孩子;一岁多的孩子蹒跚学步,不走平路,父母也会加以训斥……幼儿教育专家解析说,其实孩子的这些看似“不良”的行为,都是孩子在发育敏感期的正常表现,父母应当正确看待,别粗暴干涉。

    怎样了解孩子的发育敏感期?父母除必须阅读一些关于孩子心理成长机制的书刊外,关键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质,经常性观察其表现,这是一项艰巨而有意思的工作,没有什么技巧,只需要耐心和恒心。如果真正了解并顺应了孩子的发育敏感期,有时甚至不用辛辛苦苦地专门去学习教育方法,就能有效地塑造教育孩子。

    孩子的发育敏感期有许多表现,比如嘴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腿的敏感期等。所谓发育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好恶感受,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幼儿教育专家研究发现,顺利通过一个发育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当孩子进入发育敏感期时,其内心会产生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他们对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冲动,这一时期同时被教育家们称之为学习关键期。如果发育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这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学习的成效也不会理想。发育敏感期也是影响孩子心灵、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而不能以成人的好恶判断去阻止幼儿发育敏感期的行为表现。

    父母如果不了解孩子发育敏感期的心理、成长机制以及精神世界,就不能够从内心真正地顺应孩子的天性,这就造成教育与被教育之间脱节,至使许多孩子厌烦学习、心理不健康,严重者会出现生理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