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口奶粉将出新规定 将进行风险评估
  • Tag:奶粉,进口,直邮 已阅读: 作者:儿护网 添加日期:2012-11-18
  • 宋亮认为,要建立进口奶粉的安全追溯体系,对于企业产品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奶粉的原料地、生产地、销售地都要标明。比如日本对于奶粉中的碘和锌不做要求,如果在日本本土销售的产品直接进入中国,碘和锌的含量就会不足。

    监管

    贴牌生产标准执行不严

    国家质检总局的官员介绍说,进口奶粉的质检中基本上没有发现安全卫生项目上的不合格,主要是营养素和微量元素不符合中国标准。

    据了解,出口到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需要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标准中对于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都有明确规定。而标准执行不严,与目前大量"洋奶粉"贴牌生产的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乳业进入门槛低,原料价格便宜,很多中国企业在当地注册一个品牌,就可以找个代工企业‘挂牌’进行生产。"宋亮说,有的企业自己开个小作坊,通过网络代购的方式进入中国,这也给监管增加了难度。

    目前,在中国从事乳制品进出口业务的贸易商有数百家,不少贸易商宣称自己的婴幼儿奶粉是"100%原装进口",实际上产品并不在国外销售,这种品牌被形容为"假洋鬼子"。

    近年来,"洋奶粉"成为资本和企业追逐的一块肥肉,由此涌现大量贴牌产品。比如有一家新西兰奶粉生产企业,代工的品牌有15、16个,其中80%的产品是销售到了中国。一位贸易商说,现在大家都在新西兰扎堆,他只好选择代理其他国家的奶粉品牌。

    记者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了解到,目前商会正在对奶粉行业做进一步的调查,了解贴牌(OEM)生产的奶粉到底占多大的比重。

    新西兰乳业集团董事长谢维新告诉记者,很多"洋奶粉"的经销商更注重"牌子"和利润,而不注重品质,没有很好地进行品质把控,在进口到中国前对于奶粉的奶源来自哪里、营养成分是否符合销售国标准等并没有深入了解。

    宋亮说,生产国和中国的标准不一样,贴牌生产如果没有吃透中国的标准,在营养素和微量元素添加上就会出现差异。

    谢维新认为,婴幼儿奶粉是要为孩子的健康负责,不能只是盲目地做市场和品牌,而要管控好上游环节,从配方、生产、检验全过程都要符合中国的标准,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于经销商的审核。

    影响

    洋奶粉市场面临洗牌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配方奶粉市场,而"洋奶粉"在这个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不仅美赞臣、雅培、美素等国际品牌以及在国外贴牌生产的奶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光明、贝因美、娃哈哈等本土企业也在海外找寻奶源,打出"进口牌"。

    宋亮说,今年婴儿出生率高,奶粉需求旺盛,很多进口奶粉卖得很好,有的地方甚至脱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进口品牌,洋奶粉将获得婴幼儿奶粉市场更多的增长空间。2010年至2011年,洋奶粉开始大举进入中国的态势非常明显,现在大约有120个至150个品牌

    "洋奶粉"特别是几大国际品牌,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产品销售价格不断提高,而国产品牌一般只能处于利润率较低的中低端市场。

    宋亮介绍说,一罐婴幼儿奶粉,低端产品的价格为80至100多元,毛利润为15%至20%,而中高端产品一般在200元以上,毛利率最高可以超过60%。

    当前页:2/3 [1] [2] [3]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