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不听管教该怎么办
  • Tag: 已阅读: 作者: 添加日期:2014-05-11
  •     尽管你多次要求,并告知他不戴头盔可能发生的危险,但孩子仍然我行我素。然后,你开始管教孩子,把自行车拿走放进车库,要求他一天(一星期,甚至一个月)内不能骑车。父母这样做有情可原。不过呢,任何人一天或者几天不骑自行车都没什么。父母规定的“不戴头盔,不许骑自行车!”也很容易理解。但是问题在于,孩子再骑自行车时,仍然不戴头盔!而且,每次当你要拿走自行车时,你和孩子之间的争执会越来越激烈。

        很显然,你的管教没有起到作用。原因何在?通常,父母的管教都是以某种惩罚的形式呈现的。这种管教无济于事,不解决任何问题。孩子们的确需要看到合乎逻辑的管束,而通常情况下,这种管教除了给孩子造成诸多痛苦和不变之外,父母的目的并不明确。不过,孩子们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直到他们认为自己的情感得到安慰、需求已经得到解决,或者问题有了解决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管教更像是一种惩罚,而非解决方案。将自行车拿走通常无助于孩子不戴头盔这个问题的解决。作为解决方案的管教和作为惩罚的管教,父母应该如何分辨它们之间的不同呢 ?很简单,如果你是以一种威胁的口吻提出要求,那么这很有可能就是惩罚,而不是可行的解决办法。而且,即使你用了3R原则(尊重、关联、合理),也很少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使孩子能够听从。

    应该怎么办?

        这时,父母可以和孩子心平气和的坐在一起,探讨为何他不能不戴头盔骑车。比如,可能他骑车的地方路况很不好,他需要制定一个得心应手的方案。可能他从来也记不住,因此他需要找到让自己记住的解决办法。比如,在门口贴一张颜色醒目的提醒便条就管用。也许头盔并不合适,或者戴上后看上去有些傻,那么就需要给孩子换一个新的头盔。这些解决方法并不需要父母来提出。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方法,既有助于帮助孩子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其富有创造力和团队精神。而且,一旦他们自己选择了提出的解决方案,他们也会欣然接受。

        因此,父母应确保这种管教的重点在于提出解决方案,而非制造痛苦。可能父母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如果我不对他的行为进行管束,他自己能知道该怎么做吗?”答案是肯定的,孩子肯定会知道该怎么做。孩子会很快学会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些时候,感到痛苦的其实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尽管这很难,但身为父母,你会发现,你和孩子之间的争执会越来越少,而且,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还会越来越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