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母最常问的教养问题中可知,「孩子不听话」是最令父母烦恼的项目之一。为人父母者,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听话;然而,让孩子听话其实是一门需要用心探究的学问。
什么叫作「听话」?听话的标准很难界定。或许可以说,孩子并没有所谓的听话不听话,因为并无特定标准。而对于较小的孩子,其实也很难明白什么是不听话,因为两岁以上的孩子虽可理解语言上的表面意义,但从接收到执行,还是有段距离。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每个年龄层的幼儿因认知程度并不同,其不听话行为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认知能力不足
幼儿常因不了解规则的意义,无法记进脑子里,于是就会表现得不听话。
欠缺表达能力
孩子也可能内心虽不同意,但由于可运用的词汇有限,无法清楚表达,只得暂时接受「大人」的规定;但事后就用不听话的行为来表达他的不同意。
父母身教的影响
父母的错误示范,也是造成孩子负面行为的原因。例如:妈妈常一边忙着做家事,一边听孩子说话。无形中,孩子学会这种「不用专心听别人说话」的模式,下次他就一边玩玩具,一边听你说话。故父母应明白告诉孩子自己正在忙,无法专心听他说话,请他等自己做完事情后再说,并可告知大约需多少时间及这段时间他可做些什么,让孩子不致茫然等待。
规范不合理
若大人本身订的规范有问题,孩子也难以做到。例如:父母规定好动的孩子不准出去玩,但孩子天生好动,自然无法控制自己,这时若父母并未设计足以吸引他兴趣的室内活动,就是强人所难。
欲望与规范冲突
当个人欲望超越遵守规范的压力时,孩子就容易出现负面行为。例如:父母对孩子说桌上的蛋糕不能吃,要客人来才可以吃。过了一会儿,父母却发现蛋糕上的樱桃、奶油被挖掉了,就骂孩子不听话。事实上孩子在吃掉樱桃时,根本没想到自己是不听话,只因蛋糕实在太吸引人了,当时大人不在,他就觉得可以这样做。
情绪失调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常是情绪失调的结果。当孩子情绪平稳时,内心欲望虽让自己想做不被容许的事,但理性会提醒他而不去做;然而当情绪不稳定,如脆弱、激动、悲伤或生病时,就容易失去理性而犯错。
负面情绪的累积
有时并不是孩子的负面行为本身有问题,而是他累积了一些平日未抒解的情绪。例如:父母规定不能看六点半的卡通,孩子就每天利用父母不注意时偷看五分钟;但没有一天能看得完整,情绪没能得到安抚。日子久了,心情大受影响,就反映在其他事件上,如不好好吃饭、洗澡、睡觉…等。由于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这些负面行为和看卡通的关联性,故父母必须格外用心处理。建议父母应每天有固定和孩子聊天的时间,即使只有五分钟,也要专心地和孩子交流,这将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心思及问题真正症结所在。
玩对孩子来说,就像阳光、空气、水..[详细]
养宠物就像养小孩一样,在小孩出生..[详细]
学校陆续开学了,恭喜您家的宝贝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