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该不该一刀切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智力开发,识字就是其中之一。家长希望孩子早认字、多认字,而教育主管部门则明确规定:禁止在园进行小学学科的“提前教学”。那么是否有一种可以很好地平衡幼儿成长规律和寓教于乐的关系呢?
谁能快速认读汉字卡片、成语接龙、往“口”“门”里搬“东西”生成更多的汉字,12名个去年9月入园的孩子大都跃跃欲试。有两次练习,老师的眼光绕过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示意让并未举手的孩子参与。无论大人随意挑选哪些故事书篇目请孩子朗读,他们也乐于完成。这是不久前记者在位于北京通州乔庄西区的金大晟幼儿园见到的情形。该园以传授“拼玩识字”为特色,其发明人就是陈淑红老师。
拼玩识字
中班的孩子多在4岁半左右。陈淑红告诉记者,这些孩子都是从小班开始就在老师的带领下玩“拼玩识字”的“老手”。
当天,老师教的是“扒”“叭”“趴”“穴”这四个以“八”为“母体”的字。大声跟老师念了几遍字形儿歌后,孩子们拿出各自的拼字模具,按老师的要求比赛,将偏旁和字块摆在带磁性的模板上,看谁拼得快。
“我找到了,我拼出来了!”孩子们兴高采烈。“好玩吗?”记者问身旁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好玩!”他还打开另一个模具盒示意,“69课以前的在这里,我们早就摆过了。”模具盒里面是五种颜色的各种笔画,男孩口中念念有词地给记者摆了几个字后,撇归撇,捺归捺,将一个个的笔画放回各自的该有位置。
小男孩积极的沟通能力、做事的有板有眼和他对所学“体系”一定程度的了然于心让记者有些吃惊。张丽老师告诉记者,刚开始时,孩子们只知道跟着老师玩,过一段时间,“他们自己就能玩得得心应手了。”从幼师毕业就开始践行这套拼玩识字法的学前班老师王朝说:“孩子们拼得起劲儿的时候,户外活动时都需要老师催才行。”
让王朝更得意的是,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沟通和互动能力。王朝说,他们实施的拼玩识字为培养孩子健康、语言等五大领域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为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信打下了基础。
然而,事实上,国家有关学前教育的规定是:禁止在幼儿园进行小学学科的“提前教学”。对幼儿的识字教学在业界也存有争议。
陈淑红解释说,我们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都是按照幼儿成长规律来开展,尤其是识字活动,儿歌和模具的引入都有一定的设计和考量。“跟小学课程完全不同。”但孩子上小学后多有受益。
玩出花样
在“小升初”压力下,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家长们,心态普遍纠结、焦虑。做财务工作的刘美静却是个例外。她的孩子——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冯家睿,对繁重的功课居然应付自如。
刘美静把孩子出众的学习能力完全归结于运用当年陈淑红老师的识字,让孩子认字早、理解力强。刘美静讲,孩子8个月时,自己开始做汉字卡片教他认字,家里的电视冰箱、桌子、椅子都是教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还不会说话,就能认字。孩子两岁两个月时,刘美静买到一套陈淑红老师的《拼玩识字》教材和模具,这个配有儿歌的拼摆让儿子爱不释手,识字能力迅速攀升。3岁时,冯家睿就不要妈妈给他念故事了。上小学前,他已经可以看《文摘报》《北京晚报》了。
近十年过去了,刘美静说到《拼玩识字》时还很有感触。她回忆说,当年孩子不厌其烦地摆玩笔画、字块,因为玩丢了几个笔画拽着妈妈要再买。三四岁时,孩子已经能写出笔画很多的“缝”字,有些成人都容易弄错的字,他从不混淆,上学后,更得益于识字多,理解力强。“其实,我就辛苦了三年,上学后基本不用管他的学习。”
妊娠期妇女常因一些异常情况或疾病..[详细]
当宝宝八个月大时,母亲会发觉愈来..[详细]
宝宝在牙牙学语时期其实已经开始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