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科生扬长补短莫做“怪才”
  • Tag: 已阅读: 作者: 添加日期:2012-08-21
  •   偏科在中考生中并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偏科的学生往往和差生有着很大部分的重合和交集,像水桶的最短板一样,很多偏科生被不擅长的学科钉在了成绩水平线之下,这既让孩子本身倍感苦恼,也让家长无可奈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韩寒或蒋方舟,在这个需要“全才”的教育体制下,为了让孩子获得学习上的全面提升,我们到底应该坚持补短教育还是鼓励特长教育?《瘦尽灯花又一宵:中考生现状调查》一书中提到的张扬等几名中学生也许能提供给我们思考和答案。

      张扬:聪明源于思考

      《瘦尽灯花又一宵:中考生现状调查》一书中,张扬在这个有65名孩子的班级中,算是个异数,说起头脑灵活,张扬在十班同学的口中是公认的,可张扬平时的考试成绩总是在前五名到五十名之间“飘忽不定”,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但中考前却轻松通过一所省属重点中学实验班的考试。

      “聪明”是全班同学对张扬的评价,这样看来在这群孩子们心目中,聪明这个标准并不是单指学习成绩。

      幽默是班上同学对张扬的印象,有人说,懂得幽默的人大多是反应快,有急智的人。张扬正是这样一个思维活跃的孩子。爱讲笑话,喜欢编故事。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没有正形的他,其实是一个心重,爱思考的学生。喜欢观察和实践,甚至捉来蚊子,都能认认真真地做起实验。

      其实很多初三学生和张扬一样,虽然学业紧张,但是没有什么能禁锢他们活跃的思维,对于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不管老师家长如何教,他们自有他们自己的思考。

      作者:什么叫“偏才”、“怪才”

      在采访中作者郑启宏说,这“偏”和“怪”,首先要在“才”的基础上,才能是“偏才”和“怪才”。如果仅在一个普通的“人”基础上“偏”和“怪”,那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偏”和“怪”了。

      现代人一提起“偏才”和“怪才”,通常都爱拿蒋方舟和韩寒说事。这两人其实只是个例,个例的成功,不能因此就把绝大多数“偏”和“怪”人的失败给掩盖了。而且在我看来,蒋方舟和韩寒的成功,还有媒体宣传的结果。

      还是拿我的调查来说吧,什么样的人才叫“偏才”和“怪才”?这个人就是张扬,你看他对自己的评价,“在该正经的时候不正经,不该正经的时候装正经”,多有个性!再看他爱干的事,居然抓一个蚊子来做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多怪呀!在我了解到他的这些“习性”之后,我就忍不住一阵惊呼:“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才!”

      像这样的人,才是我们中学教育的目标。在一个班里,再没有人比他“偏”,比他“怪”的学生,但他的“偏”和“怪”完全是一种在“全”上的“偏”和“怪”。但这会儿,在世人的眼里,他们是“全才”,只有等到有一天,他们对某一方面不感兴趣了,只专注于一个方向了,那才成真正的“偏才”和“怪才”了。

      调查:偏科生的作家梦

      “我现在真的怀疑有些人可能就是不擅长学习某个学科。”韩雪晨的妈妈这样说,韩雪晨的语文在全年级都是出类拨萃的,文言文学起来几乎没有理解障碍,作文得过奖,几乎每次语文老师都把她的作文拿出来当众朗读。在班上,韩雪晨深得语文老师的喜爱,也因为作文得奖深受同学们的仰慕。据她讲,从那时开始,她就下决心要将兴趣发挥到极致,从那以后除了上语文课,别的课上,她不是看课外书,就是写“小说”,课桌上的试卷习题全都变成副业。“我最崇拜的人是郭敬明,只靠写小说照样可以成功。”虽然没有直接告诉记者,但通过韩雪晨的妈妈,记者了解到,韩雪晨想要当“少年作家”的梦想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并且与日俱增。与之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韩雪晨的英语和数学已经到了“惨不忍睹”的状况。虽然每次考试的语文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但是如果综合来看,韩雪晨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下等生。因为马上临近中考,她的家长也为此苦恼不已。“语文就算学的再好,中考还是要看总成绩的,高中都没毕业,只想着当作家实在是不现实。”就算只擅长一门学科,也可以成为很成功的人,可是韩妈妈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特例。

    当前页:1/2 [1] [2]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