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面一个邻居说家里的孩子每次在看图本或者在给他念故事的时候,总是动来动去,要不插插嘴要不就去抢说,总是不能安定的静下来认真听讲。
其实,婴幼儿与你共读时的"聒噪"和"好动",是他们学习阅读的起点喔!
10个婴幼儿中,大概有8个,在听成人念书时,不是扭来扭去、坐不住或起来蹦蹦跳跳,就是七嘴八舌抢著说话和插嘴、或急著翻书。刚开始时,成人大都能耐著性子,等著宝宝回到身旁、停止或者说完话。可是,一旦成人的耐心用完了,结局通常就是不欢而散。
你可能会假设:"是他们对图书没有兴趣吗?"因為你以為小小孩跟你一样,对有兴趣的事物,应该会是"身入其境、凝神静气"来欣赏。你或许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我的念书技巧不够好?"因為你认為一旦拥有生动的说故事技巧,小小孩应该就会听得"如痴如醉、鸦雀无声"。
宝宝安静并不表示专心
没错!凝神静气、鸦雀无声,是专心的指标之一。但那样的指标,并不适用来指认3岁前婴幼儿的专心程度。由於3岁前的孩子,必须靠著不断的肢体互动,来了解周遭的事物、来建立"档案"。所以能"动手动脚",才有学习这档子事。比如说,同样都是听大人念一本关於小鸭子的故事,但是:
1 岁的孩子:会想站起来去拿自己的小鸭子
2岁的孩子:会一直要摸书中小鸭子、学小鸭子叫
4岁的孩子:会问问或推测有关小鸭子的事
6岁的孩子:会先听完整个小鸭子的故事
以上这些反应,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
是的,我们1、2岁的幼儿得以"动手动脚"来了解"书中所说的"和自己"已经知道的",有什麼样的关係;他们也须以"七嘴八舌"来弄清楚"从书中看到的"和自己"经验过的事物",為什麼会一样或不同;他们更需要"扭来扭去",让生理得到平衡。当然,他们也得借助"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因為他们对"所了解的"多於"所能表达的"。
所以你可别忽略这些反应哟!动手动脚、七嘴八舌、扭来扭去和各种肢体动作,就是1、2岁幼儿"专心"与你共读的方法和反应!而且对他们越是不熟悉的书,这样的反应就会越频繁和越强烈。所以,共读时孩子"安静"并不表示"专心"!
阅读是需要学习与指导的
有一点我们必须瞭解的:"阅读"的学习,需要有人在婴幼儿的周围,持续地与他进行口语和动作上的互动,让他逐渐了解"书是什麼?""书从哪儿开始看?""书裡面有些什麼?""图画和文字有什麼功用上的不同?"这些你视為理所当然的"常识",对孩子来说,可都是陌生和崭新的!
最近,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再次..[详细]
捱过了冷飕飕的冬雨时节,终于盼到..[详细]
很多小宝宝会在8个月至1岁间「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