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生儿座疮的好发部位,可能在额头、脸颊、下巴、脖子附近,特征为红红、细细、小小,像米粒状的疹子。但如果疹子的面积愈来愈大、有点化脓、甚至渗出液,例如:青春痘化脓或皮肤看起来烂烂的,渗出透明色、黄色的液体,表示发炎情况严重,即要就医。
之所以宝宝的皮肤会发炎,因为他在母亲的肚子的羊水里时,是无菌的环境。
宝宝出生后接触空气,空气有灰尘、带有细菌,一旦接触皮肤,就在考验他的皮肤免疫系统。
有些婴儿的皮肤敏感,脏东西附着后,皮肤容易产生过敏反应,会局部起疹子。再严重,里面发炎,可能变为皮肤炎或湿疹,如果湿疹起的部位多,就要注意是否为异位性皮肤炎。
4.脂漏性皮肤炎
脂漏性皮肤炎看起来一块块,像伤口结痂、会起黄色的屑,常出现在头皮、眉毛等皮脂腺较多的部位。脂漏性亦即脂肪漏出来,因为皮脂腺过于旺盛,医生表示,有些新生儿的皮脂腺旺盛可能与母体贺尔蒙有关。此为过渡现象,通常1~3个月后情况会变少,只要进行一般清洁即可,不用擦婴儿油或药物。
另外,临床上也有发现过敏体质的新生儿容易长异位性皮肤炎,由于他们的皮脂腺较为发达,所以脂漏性皮肤炎也较为明显。因此,除了观察宝宝的脂漏性皮肤炎,如果脸颊会现红斑、有分泌物,会痒,可能是异位性皮肤炎。
5.汗疹
汗疹很常见,「长汗疹的情况冬天多于夏天。」因为夏天热,父母会让宝宝穿得少,但冬天天气冷,会让小孩穿很多,大人穿两件,可能让宝宝的穿4、5件,造成体温过热因而长出红斑红点,如果保持透气、凉爽,疹子过几天就会消掉。
除此,当宝宝被包覆过多时会增加排汗,汗水蒸发则可以散热,而且四肢末端散热较多,于是手脚变得冰冷,更让父母担心宝宝手脚冰是因为冷,继续帮他加衣服,但其实完全相反。其实,父母不妨检查宝宝的身体,如果宝宝的手脚冰冷,但身体在流汗,此时,正确做法是将他身上的汗擦干、减少衣服让身体散热,过一些时间手脚会慢慢回暖。
6.尿布疹
宝宝的屁屁包太厚或大小便完没立即换尿布,容易红屁屁。
将宝宝的屁屁包得太厚,或大小便后没有立即换尿布,很容易红屁屁。另外,有些尿布疹会引发念珠菌感染。卓医生解释,念珠菌是种霉菌,人的皮肤都有霉菌,如果皮肤没有发炎或缺损,它无法伤害皮肤,但在闷热、湿热的环境,身上的霉菌就会侵入正常的皮肤造成发炎,最常见的香港脚即是念珠菌感染引起。
至于辨认方式,尿布疹是红红的一片,念珠菌感染是圆圈状红疹伴随脱皮脱屑,一般尿布疹不需治疗,念珠菌感染则需要局部擦药。预防方法,建议别让宝宝穿得太多、注意换尿布,除此,喂母奶的婴儿很容易解便,也容易有尿布疹,因此第一个月新生儿要勤换尿布。
至于其它皮肤问题,除了宝宝的皮肤接触不洁的空气而引起过敏,有时喝奶也会造成过敏,像有些过敏体质的宝宝因无法适应奶蛋白,会有出疹子情形。
状况5》排便问题
排便的次数与形状,每个婴儿的情况不同。通常母亲生产3天后,准备出院回家,医院的医护人员,都确定宝宝没问题,才会让妈妈带回家。医生指出:「此时,新生儿的粪便样子即是标准依据,以此比较即可。」
喝母奶,便便是稀水状
正常而言,喝母奶宝宝与配方奶宝宝的解便状况不同。医生主任解释,喝母奶的婴儿,一天大便次数可能达6、7次;也有3、5天才解一次,粪便是稀稀黏黏、酸酸的,而且少有便秘、腹泻情况。
喝母奶宝宝的大便次数会较多,且几乎是喂完奶他就解便,粪便量可能是一些些。进入第2个月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甚至会发生好几天才大一次,主要是母奶完全被吸收。
喝配方奶,便便是黏稠状
而喝配方奶的宝宝,规律的排便次数通常为一天1~2次、最多3次。黄主任提醒:「如果一天解6~7次,可能是腹泻,需要注意。」
喝配方奶小孩的粪便呈现泥状、黏稠或软便,比较偏绿色。卓医生分析,因为奶粉不好吸收,所以会添加很多铁,没有被吸收的铁质会被解出来,就使大便呈现绿色。
3种情形造成便便有血丝
1.肠壁黏膜落脱
如果有持续3天以上便中有血丝,最好就医。
在宝宝的粪便发现血丝通常要特别注意,不过有时候有血丝是正常现象。他解释,肠胃道的肠壁有黏膜,黏膜跟皮肤一样,因为新陈代谢会脱落,但通常黏膜的脱落量很少,不易用肉眼看出来,尤其是喂配方奶的宝宝因为大便的残渣多,较难看出其中的黏液。
然而,喂母奶婴儿的粪便因为比较稀水状,混杂一些黏液即可能被看见。若黏膜脱落的量多一些,连底下的微血管也一起脱落,就会有些微出血情形。不过那是血丝而非流血,出血不会连续性出现。万一连续性出现甚至愈来愈多,可能是异常现象,像肠胃炎,细菌感染等。
2.便秘
除此,便中有血丝也可能是宝宝解的次数较多,肠胃轻微腹泻而解出血丝便,或是婴儿便秘,解便过度用力造成肛门破裂等。医生主任提醒,如果有持续3天以上便中有血丝,最好还是就医。
医生补充,因肛裂造成的粪便中有血丝,血丝跟大便是分开的,血黏在大便上,而非大便里本身带血。不过,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宝宝的便秘,否则伤口愈合了,没多久又复发,伤口也很难痊愈。
3.肠胃炎
当父母观察宝宝的便便,黄主任指出,发现腹泻的粪便形状是糊糊、散散的,有一些没有消化的颗粒,还算正常;如果便便像水一样稀,而且几乎没有经过消化,可能是肠炎。
宝宝有肠胃炎时因为肚子痛,也会比较哭闹、不想喝奶;胃不舒服时还可能会吐,甚至肚子也会涨气,严重时还可能发烧。因此,卓医生提醒:「除了观察大便,还要看小孩是否有其他异状。」
一个月大宝宝的排便颜色应是黄色到绿色之间,但绝不是灰白色。如果解出灰白色的便,得留意胆道系统可能有疾病,像胆道闭锁、肝炎等。以胆道闭锁而言,即是胆汁被阻塞住了,缺乏胆汁,大便不会被染色,粪便呈现灰色的。
排便正不正常?跟自己比!
另外还有一个重点,医生提醒:「宝宝的排便,自己跟自己比较。」原先一天解3~4次便,突然好几天没解且看起来不舒服;或原本粪便稀稀水水却突然解很硬的大便;或是成形的大便突然变得稀水等,突然间剧烈改变,同时婴儿不舒服地哭闹、不吃奶、呕吐,代表可能生病了。
状况6》呼吸系统
呼吸咻咻?呼吸道发育中
婴儿刚出生时,鼻子会发出「ㄍㄥ、ㄍㄥ」的声音,特别在一个月后声音会变大,主要造成原因是包覆在喉头的软骨系统还未完全成熟。当宝宝渐渐长大,空气的需求量增多,可是他的呼吸道还没完全发育,包括鼻梁、咽喉、或声带周围等皆不够宽,空气进去就造成阻塞,因此呼吸时会发出声音。就像窗户,如果只开一个小缝,风大时空气进来,会发出咻咻声。
婴儿的呼吸声音大也可能是「软喉病」造成。由于喉部的构造较软,呼吸时,胸腔有个负压力把肺撑开,如果呼吸道尚未稳定,大气压会把喉部结构压下造成塌陷,即发出类似打嗝声音。
因此会出现三个现象:1.空气流通不顺畅、呼吸声音大;2.有口水或分泌物时会加大音量;3.呼吸较困难。不过,到了6个月喉部构造发育得较好,声音会慢慢变小。仅少数因为软喉症问题而长不大,呼吸费力,造成呕吐、肺炎及一些心肺功能衰退,而需要开刀治疗。
给时间,等它长好!
通常等宝宝3、4个月发育较完全,鼻子就不会出现声音。因此:「给时间去发育。」但是如果1、2岁仍是如此,鼻子构造可能有问题,要去耳鼻喉科检查。除此,如何区分鼻子发出声音是因为过敏或感冒造成?一般来说,感冒时会流鼻涕,当鼻涕太多就会卡住呼吸道、会常咳嗽。不过,正常小孩偶尔会咳嗽,因为要清理塞住的地方,不过咳几声或打个喷嚏就停了。
另外,有些婴儿的鼻子塞得较厉害、每天有鼻屎是正常现象。在帮宝宝清理时,如果鼻屎离鼻孔不远能挑出来、或能以吸球吸出来,则可以清理。如果鼻屎在鼻子很里面,最好不要清它以免愈推愈里面,再者,鼻子里的鼻管较狭窄,硬吸可能造成受伤、甚至吸出血丝,使鼻子塞得更厉害。
玩对孩子来说,就像阳光、空气、水..[详细]
养宠物就像养小孩一样,在小孩出生..[详细]
学校陆续开学了,恭喜您家的宝贝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