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如果你在孩子5-10岁期间,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孩子是不可能不学习,因为人总是去做快乐的事,不去做痛苦的事,如果学习成了他最痛苦的事,就算打死他,他也不学,他觉得你打我现在是短痛,以后是长痛,你打吧,我熬过去你就不管我学习了。这就是人性,我们必须用一个更安全的方式去思考儿童发展,儿童不是哲学家,他不知道什么不好,他的智慧体现到当下,他学习妈妈会很生气,他不学习妈妈会高兴。像低年级的儿童,学校要成为孩子喜欢去的地方,当然,我们现在没法改变中国深厚教育思想的现实,不过我们的教育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时候我们考虑到特性儿童,有的孩子不能适应模式化的学习,但他却是一个重要的人,中国有一个话说“贵人语迟”,聪明的孩子说话慢,为什么他说话慢?因为当他说话慢时,右脑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智力主要是右脑,知识结构是左脑,理解知识结果并运用它是右脑的功能,过去我们错误理解以为右脑不重要,其实右脑很重要,右脑比左脑要“年老”,更有经验。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对言语刺激是可以,但是拼命的刺激就不好了,自然生成的言语就很好,但如果你要逼着他认字,像幼儿园老师,孩子学会一个字家长多教50块,老师就来劲了,他天天带着孩子认字,这多可怕。所以我看了这个消息全身发冷汗,真要这样干孩子就更惨了,这样子孩子(智力水平方面)不可能成为一个很有深度的人。我们也看到,很多左脑发达的人生活很差,他只知道线性的事件,真实事件对他不重要,抽象的以线性模型为结构的事件他觉得很舒服,但他走路会碰到电线杆,遇到沟会掉进去,为什么?因为他右脑没有了,右脑是空的,他就不是正常的人。从心理学判断大部分有情绪障碍,这里包括一些伟大的人,但有一些人的右脑已经废弃了,有的连太太都娶不着,科学是让人脱离一个存在的真实,因为它是抽象的。
建立规则
建立规则很有意思,我们今天着重谈5-10岁,5-10岁是儿童建立规则的重要时期,5岁前不准他做这做那有些残酷,只要不是太大问题的事情就让他做,5岁开始我们要建立规则,5岁的时候他生气妈妈会说你生气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撕爸爸的书,那些书是爸爸的宝贝,你撕了爸爸会生气的,会打你。那个时候可以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有一个前提是,我们比较关心孩子,我们给孩子制订了很多安全规则,我们努力让5-10岁的孩子学习到成人的意识,什么是不能做的,给他规定很多规矩,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反正爸爸妈妈就这样教育他。在现代知识里面认为,在5-10岁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决策和承担行为责任的机会,怎么来达成这些的目的?我们只给孩子制订一个规则,在家庭里面只定一个规则,在社会里面也只定一个规则,孩子就有很多的能力和力量来形成他的内部规则,这就是属于孩子自身的规则。比如说,这个孩子在家庭里面只有一件事情是尊重爸爸妈妈,只要求他这一点,他可以干任何事。比如说,他去摸电,妈妈会说,这会让妈妈担心,而且会打到你。这并不是指使他去做,而是说这件事情妨碍了谁,孩子有一条规则是要爱爸爸妈妈,他就不去做,他也知道做了会很危险,对爸爸妈妈不好,他不去做并不是爸爸妈妈的强行规定,而是他自己生成的很多规则,包括吃饭等,因为他要尊重爸爸妈妈,尊重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儿童理解尊重。
社会只有一条规则是你的行为要不影响他人为前提,人类社会非常简单是因为只有一条规则人人记住,如果规则太多人都记不住,我们在中学调查,发现中学有200多条校规,师大只有8条校规,你明显感觉到两个学校的秩序是不同的。师大只有八条校规,还不算前面的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内容,它很好记,就是这几条孩子就记住了,他们见到老师会行礼,他们会形成自己的规则,因为他很清晰。中学是很混乱的,因为太多了记不住,200多条校规老师都记不住,就像以前是皇帝对一些规则也记不住,会找一个太监来翻书找出来才会理解。规则到了那么复杂的地步哪个孩子记得住,社会规则如果过多就无法形成内部规则。孩子形成规则是在5-10岁,一个孩子模仿社会的规则形成的内部规则会终身的约束他,如果小时候定了大量的规则,他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形成自我的规则,就一切都是服从,在东方确存在着教育是需要某种服从的隐藏语言。内部不能形成规则的孩子只能够依赖外部规则,他到任何地方对规则敏感,他渴望规则,但是有一点,当没有规则的时候,他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因为他没有内部约束,他是从小被外部约束着,当外部的约束不对他的控制的时候,他就变得没规则了。像很多大学生,很多孩子在家里面被很多规则控制住,学习很好,但是一到大学、爸爸妈妈不在了,爸爸妈妈代表了规则,规则丧失了,他内部没有形成掌控的规则,他突然不学习的,他不知道干什么,因为过去学习了是妈妈让他学习,但是没有提醒他他就不知道自己,所以在5-10岁时期,爸爸妈妈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孩子有自由度的形成内在规则,首先爸爸妈妈要做好,儿童的内在规则是通过模仿的,是通过学习的,不是强制的,是他自然的需要,并不是谁让他怎样做的,过度的外部规则他就会服从规则,会失去自己的能力。
我哥哥的孩子从加拿大回来开车很麻烦,他老是让行人,我说中国不让行人的。他说那不行,我不让行人开车会难受。我们当时在三亚,那里的行人都是乱过马路,他就没法开了,但只要一个车道,后面的车都在按喇叭。我说算了,你下来还是我开吧,我没有内部规则。所以,规则的建立是需要技术的,我们把规则的建立分成温柔的坚持和摇摆,一个是稳定,既不能太严酷,太严酷孩子会受伤,我们要建立一两条规则,怎么建立一个好规则?就是温柔的坚持,允许孩子在特定的时候例外,过年、生日会是例外,但是规则一定要少,对孩子的规则要有一两条,更多的规则是内部形成,这样的孩子会自觉,在哪各地方都会自觉,通过在学习上好,他会形成自在规则,他一学习就放松的,他觉得学习是安全的,如果学习是最不安全的,他到哪里学习都不自在。
在建立规则方面有很多技术,我的给大家讲一些大概的内容,在建立规则时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孩子不爱干净,千万不要提醒他是不爱干净的人,妈妈会“好心帮倒忙”,妈妈喜欢孩子爱干净,不要老是提他不干净的地方。10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提,那个时候他理解你,10岁以前就不行,为什么?5-10岁时是建立关系,你需要他爱干净,你总提醒他干净的部分,不要提醒他不干净的部分。比如今天我们说,宝贝今天你的脸怎么那么脏啊?孩子可能想,妈妈生气了,赶快把脸给洗干净了。第二天妈妈又说,你脖子好脏,脸干净了不行,脖子还是脏的。第二天回家一看,孩子又把脖子弄得干干净净。你看到又会说,你看你的小手黑的,这时孩子还是以为自己是脏的,他又赶快把小手弄干净,结果妈妈又发现他膝盖上是脏的,反正妈妈老是看到他不干净的地方,结果当他到8-9岁时就会放弃,孩子不停的证明自己不是一个脏孩子,可妈妈看到他什么地方都是脏的,孩子所有的努力告于失败,最后这个孩子就不做了。5岁的孩子会说今天这里干净了,他做了所有的努力,但是妈妈就认为小孩子是脏的,孩子的所有努力都告以失败,结果他就认同了,他就不管了,他最终成为邋遢的孩子。这是妈妈建立的相反结果,就是搞错了,如果孩子的脸是脏的,你可以说,哇你的小鼻子好白的,我要亲一下,我儿子的鼻子像“白雪公主”一样白,这样子他明天会把脸洗干净让你亲了。这只是针对5-10岁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你这样他就愤怒了,5岁的孩子如果你亲他的鼻子,他会把脸洗白了让妈妈亲脸,结果他全部都干净了,为什么?他太高兴了,他妈妈很高兴,妈妈没有说他脏,他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干净的孩子,到了8-9岁时孩子会自我认同,我是一个爱干净的孩子。如果孩子是小气的,你就要找机会夸他是大方的,只要他把一个东西送给别人,哪怕是他不要的,你就夸奖他,我的儿子好棒,那么大方,妈妈小时候都做不到。那他下次就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别人,因为他太喜欢妈妈高兴了。
心理学有一个惯常的说法,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想老虎,就千万不要提老虎这个东西。比如说,今天早上你对孩子说,儿子,妈妈给你讲,你今天千万不要想老虎,什么东西你都可以想,唯一不能想的是老虎。当孩子背着书包上学,你在后面追着他说,儿子今天你要记住什么?儿子回答,不要想老虎。回到家里,妈妈问,想老虎没有?儿子说,想了。妈妈问为什么想?他当然想了,你整天提醒他,他能不想吗?所以,我们希望孩子5-10岁这个阶段有一个好的行为,我们可以在最初时无中生有,在慢慢强化的过程在行为阶段进行正强化,儿子就会变成这样一个人。妈妈首先要决定你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你会看到这个东西,如果假定孩子是撒谎的人,你觉得每个句话都撒谎,父母在5-10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孩子的撒谎击中了妈妈的撒谎焦虑,她觉得诚实是最重要的,妈妈就对撒谎敏感,由于今天这件事情妈妈生气了,他就激发了她内心的焦虑,她就把这种焦虑投诉到孩子身长,孩子说话变成非常大的麻烦。孩子说任何话妈妈都要盯着孩子看他是不是在撒谎,孩子就在挣扎,他每次证明自己没有撒谎,妈妈就要找证据证明孩子说话不老实,结果这个孩子会放弃抵抗,到了10岁以前,他就接受了自己是一个撒谎的人,孩子长大以后到了青春期、到了过渡期骗人被抓了,妈妈会“骄傲”的说,我在他5岁就知道他是一个骗子。
玩对孩子来说,就像阳光、空气、水..[详细]
养宠物就像养小孩一样,在小孩出生..[详细]
学校陆续开学了,恭喜您家的宝贝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