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琪正欣喜若狂地数着手上的巧克力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哇!数得好准确!)一旁的妈妈听了好高兴,忍不住问小琪:「你手中有几颗巧克力糖呀?」小琪回答说:「五颗。」妈妈好紧张地接着说:「你刚刚数不是有八颗吗?怎么变成五颗了呢?」小琪一脸纳闷地说:「我-不-知-道。」
的确,孩子会数算并不表示他具有数概念,只有在幼儿了解「基数」概念以后(即以数算时的最后一个数名代表集合的个数),才能正确地回答「几个」(how many)的问题。
数概念的形成及学习方法
依自然数的顺序数出「一二三四五...」,就是唱数。唱数是幼儿发展「稳定数名顺序」的唯一途径,也是幼儿学习数算的基础。平时让孩子念一些可爱的歌谣,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一枝筷子轻轻敲,两枝筷子里外扒...」;或者是透过玩游戏,如:捉迷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躲好了没有?」等,都是趣味化学习唱数的好方法。
其次,从一开始一个一个数算,学习数名与实物之「一对一的对应」是合理性数算的开始。透过正确的数名唱数,并与实物进行「一对一的对应」,幼儿逐渐了解每个实物只能有一个数名,渐而发展出「数量与数名的联结」。另外,一些童谣用实物来数算,也可帮助幼儿「基数」概念的发展,例如:父母可用绿色椭圆形的雪花片代表冬瓜,藉由「冬瓜冬瓜两头开花,一个冬瓜、两个冬瓜...总共十个大冬瓜」,教导幼儿边念边排。
不需要认识数字的数算练习
在数量、数名与数字三角模式的数概念学习过程中,「数量与数名的联结」是学习数概念的首要步骤,其次是「数字与数名的联结」,最后是「数字与数量的联结」。
三岁幼儿尚不需要认识数字,只要多练习「数量与数名的联结」,就可成为伟大的数算家了。藉由以下的具体操作实物,可帮助幼儿学习「数量与数名的联结」:
1.十个手指头
我们的十个手指头是最方便操作的教具,教师或父母可任意组合,举出几个手指头让幼儿数算,如:伸出左手的大拇哥与小妞妞,右手的二拇弟、四小弟与小妞妞,问孩子:「总共有几个手指头?」或是要求幼儿用各种组合方式,依指定的数目举出等量的手指头。
2.可套接与拆卸的教具/玩具
如接接小方块(Unifix cubes)、接龙小方块(Interlocking cubes)、雪花片、串珠等,让幼儿一边套接一边数算,而数算的最后一个数名,就是集合的总数(基数);然后再让幼儿一个一个拆开,一边拆一边数,也可以对数算的结果加以验算。
以不同的排列型式强化幼儿的数算能力
当幼儿的「基数」概念建立以后,幼儿就会用「手指点算」的方法,一个一个的来数算分离量实物;但要特别注意,幼儿常会发生跳过某物未数算或重复数算的错误情形。
幼儿数算分离量实物的排列型式,始于「一列式」的排列(与套接相似),其次可采用「成对式」排列,或骰子、扑克牌的点数排列,帮助幼儿发展「速认」能力(即不需数算,就可以一眼看出集合的个数);另外,提供幼儿数算相同个数的各种排列型式,也可间接发展幼儿的「数的保留概念」。
数算能力的发展先于数字的辨识
父母应于日常生活情境中尽量提供幼儿数算的机会,以奠定幼儿稳固的数算能力。因为数量与数名的联结,是幼儿日后学习数字意义的先决条件。父母切勿急于让幼儿辨识数字,以免干扰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埋没了这群天生的数算家。
玩对孩子来说,就像阳光、空气、水..[详细]
养宠物就像养小孩一样,在小孩出生..[详细]
学校陆续开学了,恭喜您家的宝贝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