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孩子一起讨论美的事物
  • Tag:美丽,儿童心理,画画,美术,儿童画 已阅读: 作者:希恩亲子 添加日期:2012-11-19
  •  

    别忽略孩子的原创才情

    艺术大师毕卡 索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人真正能够创造,那种人就是儿童。」所以毕加索收藏了很多自己孩子的作品,也从孩子的作品中再学习,寻找创造、突破、转换艺术的可能性。当我们出言指导孩子,认为一定要达到某个程度才叫会画图,也不妨回头想想,如果孩子绘画有规则可循,那还算不算是创造呢?如果我们未能意识到孩 子原创的才情,就可能提早扼杀掉孩子的创造力。成人对图像的创造力其实没有孩子来得敏锐、奔放、自由,5岁以下的孩子充满了原创才情,正是因为他们无拘无 束、毫无畏惧的创作,家长只要提供环境,就能让孩子拥有自由挥洒的自信。

     

    有创造力的人,即便在面临逆境时仍能很有自信,因为他知道只要愿意改进,自己的作品就会变得很好。所以,创造者不一定在一开始就成功,但他们有能力不断从经验中学习、在实验中向前迈进,更有能力从无到有替自己的期盼塑型。

     

    别让孩子患上「艺术创伤」

    关于画画,吴明富副教授也以艺术治疗师的角度提供我们不同的看法,在他曾接触的个案中,也发现年纪越大对画画越恐惧,换句话说,人们随年龄增加艺术创伤越来越大,要他们提笔画图,多半会立即显露出难为情、害怕的神色,直说自己「画得不好」、「是个美术白痴」等等,即便提起笔,也会觉得耳畔有「你画得好丑」的声音萦绕,对画画表现出十足的怯懦、没自信。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喜欢自在涂鸦,但这样的反应从何而来呢?或许,这和我们长久以来接收的教育理念有关──学习美术时太过重视技巧,把焦点放在视觉美感上的「漂亮」,一旦自己达不到期望,对画画的自信也跟着节节败阵下来。

     

    甚至有的人因 为以前曾有不好的经验,一看到蜡笔、白色图画纸等最常使用的媒材,就彷佛艺术创伤的导火线被引爆,立即浮现极力抗拒的行为。另外也有些孩子,能明显看出敷衍应付的态度,因为没有用心作品自然也不会有美感呈现,又再次陷入不会画画的漩涡中。更有些小朋友人际互动没有分寸,不但对自己的作品没有自信,甚至会出 言批评别人的作品不好看,可是进一步想想,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美丑的定义从何而来──往往是大人加诸在孩子身上的好恶,追根究柢,真正的问题仍出在大人身上 却不自知。而这些美丑观念慢慢在教育体制生根、对画画的动机产生制约,成为讨好爸爸妈妈、让别人赞美的工具,原先发自内心成就快乐的动机和意义,如今已荡然无存。

    当前页:2/2 [1] [2]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