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孩子一起讨论美的事物
  • Tag:美丽,儿童心理,画画,美术,儿童画 已阅读: 作者:希恩亲子 添加日期:2012-11-19
  • 俯拾皆是美的元素!

    「美学」一词,最初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其意义为「对感观的感受」。无论「美」的对象为何、我们站在客观抑或主观角度,美都是经过感性与理性碰撞而生的火花,不会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Part 1看见孩子画中的美

    当您家宝贝第一次拿起纸笔涂鸦,在又惊又喜之余,您心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是对孩子的成长感到既骄傲又欣慰,还是暗自期许宝贝拥有与众不同的天赋,日后会成为一个小小毕加索呢……

     

    喜欢涂鸦,创造力的展现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小小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基本概念是「从无到有」,第一个必备要素正是具备观察的能力,能察觉生活周遭大小事物细微的不同。台北苏荷儿童美术馆副馆长李霜青解释,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座创造力藏宝库,但是随年纪增长越来越受外在环境限制,若一辈子都以传统的方式学习,不懂得观察的重要、得不到练习创造力的机会,我们将无法得知自己究竟蕴含多少创造能量。

    哈佛大学的教育心理发展学家加纳(Howard Gardner)博 士,曾在研究人类艺术图像发展时提出「U型曲线理论」,他认为世界上有两种人是最佳创造者,一种是5岁以下的孩子,另一种是真正的艺术家──加纳博士搜集 许多儿童的绘画后分析发现,随着孩子年龄渐长,5岁以后创作力会逐渐下降,大约到了8岁创作力会跌至谷底,但这并不意谓创作能力完全丧失,而是绘画作品逐渐趋向写实风格。每只蝴蝶翅上的花纹都是世上最独一无二的,或许孩子画的蝴蝶模样在世界上完全不存在,但是,允许孩子拥有发挥的空间、使用自己想要的形式与手法,但对孩子来说就是体验美的过程,作品中流露的天真童趣更是大人无法仿造的。

     

    爸妈如何看待「爱涂鸦」

    大人在成长过 程中多半是受到逻辑和文字的训练,但练习想象、创造图像的机会少之又少,既然图像想象力没有机会使用,随着年龄增长自然也开始逐渐走下坡。学龄前儿童的想像力丰富、图像发挥力非常强,若家长用受局限的想法框架孩子爱涂鸦的行为,认为对象一定要长成什么样子才算好看,无疑将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李霜青副馆长 提醒,唯有大人懂得谦虚、尊重、给孩子空间,艺术才情才有办法蓬勃的延续下去。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视觉艺术学系副教授吴明富表示,爱涂鸦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过程,可是有的小朋友是拿起笔就直接在衣服、窗帘、墙壁作画,这样的举动也往往让爸妈十分头疼。建议家长不妨挪出一块墙壁贴上画纸,并鼓励孩子:「爸爸妈妈喜欢你的画,想把它收藏起来,可不可以画在纸上再送给我?」让孩子在许可的范围内自由挥洒。如果画画能成为孩子的情绪出口、成为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即便画出来的东西并不漂亮,但过程都很美好。

     

    画作不具体?是成长过程一部份

    有的家长喜欢 看孩子画具体的对象、想替每张画作验收成果、认为刻画出清楚轮廓才算「会画画」,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创造力是随兴、信手拈来的,或许这个年纪的孩子对比例观察、立体感塑造等能力不是这么强,或许他画的蝴蝶在大人眼中一点都不像蝴蝶,但在孩子心中却是千真万确的事。画作不具体,对孩子来 说是极为自然的发展过程,家长该做的就是提供画具和材料,给他自在的发挥可能性,不要把画作当成「结果」下定论。

     

    对孩子来说, 拥有创作的实验性非常重要。我们所熟知擅长画芭蕾舞女孩的窦加,正是因为几十年来观察又练习,实验再实验、深入理解绘画材料特质,才能让每一位芭蕾舞女孩都跃然于纸上。因此,孩子尝试的每个过程也都是实验,毕竟孩子的视觉敏锐度还在发育、肌肉的控制力也在慢慢培养,家长看待孩子的作品不应以「好坏」的角 度,应该用轻松的心态面对必经历程,并且不吝啬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绘画发展阶段」并非绝对

    这里的绘画发 展阶段,指的是孩子几岁到几岁绘画会出现形体、多大年纪又会出现基底线、何时又开始懂得描绘细节等等。许多家长和老师,对这种线性绘画发展阶段非常重视,却往往是造成紧张担忧的盲点──理论假设所有孩子在一样的时间点会经历相同的发展,但成人是否也应该回头思考一下,不少大人只懂得画火柴人,难道从绘画角度来看皆是严重绘画发展迟缓吗?因此,若硬要将发展阶段套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将可能造成家长与老师不必要的焦虑。其实,每个孩子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绘画发 展阶段,当孩子接受到的正向刺激越多,在绘画的表现上也会越丰富。

     

    吴明富副教授 和我们分享,有时受邀去演讲,会后会有家长焦急的拿着孩子的作品询问,希望老师能从画作中分析出孩子的问题。但是,如果家长鲜少有时间陪伴照顾,又怎能期待旁人从画作中比你更了解孩子?其实孩子要得不多,即便送孩子去美术班学习,老师不过是陪伴他一两个小时的时光而已,孩子真正希望的是爸妈愿意多拨一点时 间、用游戏的方式陪他画张图、捏黏土、剪剪贴贴,增加亲子互动的愉悦时光,对孩子来说就是很好的刺激。

     

    不过度着重绘 画发展阶段,也是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发展历程,家长在这样的过程会懂得如何降低高度,以孩子的视野看待事物。现代人的生活步调太过忙碌,很少花时间留意周遭人事物变化,但是跟孩子互动,会发现孩子把对周遭事物的观察化为图像,用图片和我们分享生活点滴,换个角度想,孩子反而是教我们如何保持 一颗赤子之心的老师!

     

    学习欣赏孩子的画

    孩子正在作画 时若旁人出言批评或是加以指导,想必对孩子来说既难以理解又令人沮丧──如果今天是一个大人想学习绘画技巧,因为动机专注在技能的提升,对批评与指导的接受度就能提高,但如果仅是一个3~4岁的小孩子,绘画动机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大人的过度干涉反而会成为抹煞兴趣的元凶。吴明富副教授表示,许多有艺术创伤的孩子,往往也是在这个年纪后开始对绘画心生畏惧、对自己的绘画能力产生怀疑。

     

    不可否认的,一群孩子中的确总会有几个人能明显看出对美术的天分,但站在多元智能的角度,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擅长的能力,家长和老师该做的,就是发掘孩子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在不同的天分上有所发挥。

     

    孩子都有属于自己擅长的能力

    当前页:1/2 [1] [2]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