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在学校,朋友有因为矛盾,有时候会被一些较强势的孩子欺负,这是很平常的事情。
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欺负,那么家长一定要加以关注,并正确的引导。如果孩子经常被欺负和排挤,有可能是因为其不自信的性格造成的,家长需要特别关注。
案例
孩子在学校常被欺负
果果今年7岁,是桂林某小学一年级学生。从幼儿园开始,他就一直被班里的同学欺负,回到家经常向爸爸妈妈诉苦。
果果的妈妈潘女士介绍,果果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抱怨被欺负。刚开始家人都觉得这是孩子之间互相打闹,就没有太在意。但没想到孩子上小学之后,仍然抱怨被欺负,经常哭着对潘女士说:“妈妈,为什么同学老打我?”
听到孩子的话,潘女士心里很难受,希望能为孩子解决被欺负的问题。潘女士曾告诉果果,当他被欺负的时候,要主动和同学沟通,让他们明白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但果果的回答总是:“没有用的。他们还是会欺负我。”面对总是被欺负的孩子,潘女士既心疼又无奈。
调查
被欺负的现象普遍存在
针对果果上学被欺负的现象,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像果果一样在学校里常被同学欺负的孩子并不少,有的孩子经常是同学开玩笑的对象,有些孩子偶尔会被同学打几下,甚至有一些孩子会被同学排挤。
桂林市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主任李锁银介绍,在学校,总会出现一些强者欺负弱者的现象,如果弱者没有正当反抗,而把这种欺负当成一种习惯,则弱者会逐渐产生自卑情绪;或当反抗没有奏效的时候,弱者内心的怨气就会不断积累。“怨气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爆发,被欺负的同学有可能会做出伤害他人或者自己的行为。”李锁银表示,在孩子人际交往刚开始的阶段,被欺负、排挤等不良经历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家长在处理类似问题时要特别注意。
探究
分清“打闹”与“欺负”
当孩子被欺负时,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走,爸爸帮你出气。”“他打你,难道你不会打他吗?”诸如此类报复性的话。李锁银表示,这类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都是在教孩子“报复”,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当孩子被欺负时,家长可以先和孩子沟通,了解所谓的‘欺负’究竟是怎么样的。”李锁银表示,如果孩子只是在与人打闹时被人碰到了,那么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同学这样的行为并不是在欺负他。相反,如果家长认为这是一种被欺负的表现,反而会影响孩子对“欺负”的理解。如此一来,孩子日后被“欺负”的情绪也就越来越多。
李锁银表示,如果孩子确实是被同学欺负了,家长不要直接找到孩子的班上来,可先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情况,让老师更加关注这些内心脆弱的孩子。老师的关注,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这些敏感、脆弱的孩子的信心。
分析
妊娠期妇女常因一些异常情况或疾病..[详细]
当宝宝八个月大时,母亲会发觉愈来..[详细]
宝宝在牙牙学语时期其实已经开始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