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输给弹奏乐器的地方,在于阅读比较难同时训练左右脑运动神经的协调一致,毕竟宝宝不必左右开弓也可以把阅读这件事做得很好。但阅读的这些特点,让我认为更适合推荐给所有的爸爸妈妈 :
a. 阅读比较便宜,而且爸爸妈妈就能够当宝宝的师父 + 师父领进门后就真的修行在个人
b. 阅读活动不会受到乐器的限制,只要带着一本书,宝宝几乎是随时随地都能够进行阅读活动
c. 进阶的阅读需要对文法的理解,并且从认得一个一个单字扩展到单词,再由单词扩展到句子,接着是句子扩展到段落,段落扩展到文章甚至整套剧情连续的小说。阅读的深度与复杂度让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提高挑战性,并且刺激大脑更多区域。
d. 阅读活动不只是一个活动而已,他还伴随着吸收知识。当完成一段阅读活动时,宝宝也学会了新的事物,不管是新的字、新的动物、新的国家、新的颜色、新的语言......
e. 阅读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宝宝一旦拥有阅读能力、并且乐于阅读,等于是打开一扇门,让宝宝能够自己进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人类数千年来累积的智慧任凭遨游。
2. 影片 9:17 开始
我认为这一段是整个影片最精华的地方,但是他真的很悲伤,看完之后会让你的心情坏上几天。 这个故事很残酷,但是他揭露了每个爸爸妈妈都一定要知道的,关于宝宝大脑发展的秘密。
1970年,洛杉矶发现了一名 13 岁的小女孩吉妮,她从出生开始,就被父母关在昏暗的小房间里,并且绑在附有便器的椅子上。这 13 年来,她没有接触过爸爸妈妈以外的任何人,爸爸妈妈也很少跟她互动。就这么不见天日的束腹在一张椅子上过了13年。
她被发现的时候无法言语、无法控制大小便、甚至无法自己站立或行走。她的智力大概只有 18 个月左右。
这是一个相当极端的例子,极端到可以拿来验证早教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宝宝的早期教育是越早越好还是顺其自然就好 (后天很重要 vs. 先天决定一切) ? 早教是真有其事还是只是又一个商人赚钱的噱头 ?
这个故事很悲伤,尽管专家们努力想要帮助吉妮学习,让她能够后来居上、让她能够过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他们都失败了。尽管再怎么努力,有些事情吉妮永远都学不会,原因只在于她错过了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大脑运作某些功能的区域,已经被永远的关闭了!
在人类出生后,我们的大脑有几千亿个细胞,脑神经细胞之间有上兆的突触相互连结。但这些突触实在数量太多了,三岁的宝宝拥有成年人两倍的突触,这些突触多到让脑部决定将"用不到"的部分永远切断,使脑部的使用更有效率。
大脑突触切断的时机有两次,一次在三岁、一次则在青春期。
这时我才真正了解到,为什么那么多的专家在疾呼 " 0~3 岁是幼儿脑部发展的黄金时期",把握这段时间给予脑部充分的刺激真的很重要,而且这效果将会一直持续陪伴宝宝一辈子。
脑部成长的关键在于适当的刺激。所谓的刺激其实就是各种感官接收到的讯息。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因此也有科学家以小动物进行过类似实 验,初生的小狗通常都会接受母亲不断的舔拭,原本我们以为这样的舔拭只要为了保持狗宝宝的清洁,但经过科学家的实验后,出生后就被隔离而完全没有接受到狗 妈妈碰触的狗宝宝,较容易夭折、反应较慢、生长发育也比较差。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得出幼儿时期的触觉方面的刺激对脑部成长的正面影响,并且有越来越多婴幼儿 方面的专业书籍提及"缺乏抚触将会造成婴儿身心发展的障碍"。

妊娠期妇女常因一些异常情况或疾病..[详细]

当宝宝八个月大时,母亲会发觉愈来..[详细]

宝宝在牙牙学语时期其实已经开始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