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拾皆是美的元素!
「美学」一词,最初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其意义为「对感观的感受」。无论「美」的对象为何、我们站在客观抑或主观角度,美都是经过感性与理性碰撞而生的火花,不会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Part 1看见孩子画中的美
当您家宝贝第一次拿起纸笔涂鸦,在又惊又喜之余,您心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是对孩子的成长感到既骄傲又欣慰,还是暗自期许宝贝拥有与众不同的天赋,日后会成为一个小小毕加索呢……
喜欢涂鸦,创造力的展现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小小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基本概念是「从无到有」,第一个必备要素正是具备观察的能力,能察觉生活周遭大小事物细微的不同。台北苏荷儿童美术馆副馆长李霜青解释,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座创造力藏宝库,但是随年纪增长越来越受外在环境限制,若一辈子都以传统的方式学习,不懂得观察的重要、得不到练习创造力的机会,我们将无法得知自己究竟蕴含多少创造能量。
哈佛大学的教育心理发展学家加纳(Howard Gardner)博 士,曾在研究人类艺术图像发展时提出「U型曲线理论」,他认为世界上有两种人是最佳创造者,一种是5岁以下的孩子,另一种是真正的艺术家──加纳博士搜集 许多儿童的绘画后分析发现,随着孩子年龄渐长,5岁以后创作力会逐渐下降,大约到了8岁创作力会跌至谷底,但这并不意谓创作能力完全丧失,而是绘画作品逐渐趋向写实风格。每只蝴蝶翅上的花纹都是世上最独一无二的,或许孩子画的蝴蝶模样在世界上完全不存在,但是,允许孩子拥有发挥的空间、使用自己想要的形式与手法,但对孩子来说就是体验美的过程,作品中流露的天真童趣更是大人无法仿造的。
爸妈如何看待「爱涂鸦」
大人在成长过 程中多半是受到逻辑和文字的训练,但练习想象、创造图像的机会少之又少,既然图像想象力没有机会使用,随着年龄增长自然也开始逐渐走下坡。学龄前儿童的想像力丰富、图像发挥力非常强,若家长用受局限的想法框架孩子爱涂鸦的行为,认为对象一定要长成什么样子才算好看,无疑将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李霜青副馆长 提醒,唯有大人懂得谦虚、尊重、给孩子空间,艺术才情才有办法蓬勃的延续下去。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视觉艺术学系副教授吴明富表示,爱涂鸦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过程,可是有的小朋友是拿起笔就直接在衣服、窗帘、墙壁作画,这样的举动也往往让爸妈十分头疼。建议家长不妨挪出一块墙壁贴上画纸,并鼓励孩子:「爸爸妈妈喜欢你的画,想把它收藏起来,可不可以画在纸上再送给我?」让孩子在许可的范围内自由挥洒。如果画画能成为孩子的情绪出口、成为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即便画出来的东西并不漂亮,但过程都很美好。
妊娠期妇女常因一些异常情况或疾病..[详细]
当宝宝八个月大时,母亲会发觉愈来..[详细]
宝宝在牙牙学语时期其实已经开始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