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可能的先天性听力下降,家长应加强孕期、产期的妇幼保健,减少新生儿耳聋的发生率,广泛开展胎儿、婴幼儿测听筛选,力求对听力障碍进行早期预警和防治。
儿童后天性的听力下降可能由中耳、外耳以及邻近器官炎症等引起,也可因药物引起。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忽视中耳炎等儿童耳朵的炎症;另外,许多药物对耳朵都具有强烈的毒性,长期使用或一次大量使用,或病儿对这种药高度敏感都可引起听觉障碍。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等。因此,儿童用药应十分慎重。
一般来说,耳聋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也更为有效。耳聋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适时进行听觉言语训练,适当应用人工听觉。3
7.创伤 耳朵创伤包括器械伤、烧伤、晒伤、冻伤等损害。孩子户外活动时,要注意看管,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一要防晒、防冻。具体防护措施要根据天气和环境的情况来决定,如太阳光线很强,不妨戴一顶遮挡耳部的遮阳帽,或在耳部涂抹少许的防晒霜等;天气寒冷,注意耳部保暖,防止耳朵冻伤。
二要防范外力与碰撞。孩子在车上时,要系好安全带;家长不要用手掌掴孩子耳光,否则可能伤及鼓膜,导致听力损伤。
8.中耳炎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一些疾病可影响耳朵的健康,感冒就是引起中耳炎的一大罪魁(大多数中耳炎由感冒引起),故预防中耳炎的最好办法莫过于预防感冒。并注意:
不要让水流入耳道内,洗澡或游泳时若耳内灌了水,应及时用棉签或棉球蘸出耳内的污水。
妈妈喂奶要注意姿势,宝宝的咽鼓管较成人短且平直,呛奶或吐奶时,奶汁有可能经此管道潜入中耳,诱发中耳炎。所以喂奶时应保持孩子头部稍高的姿势,喂奶后应继续保持这种体位片刻,不要立即放平。
麻疹、腮腺炎、风疹等急性传染病也是中耳炎的导火线,应该按时接种疫苗,防止这几种传染病上身。
中耳炎的治疗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在医生的建议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让耳朵快乐起来
听觉是人类的第一个本能,刚出生的宝宝或许还看不清楚,但却能听到声音,他们接受这个世界的第一步就是用耳朵听,这会带给他们很多的快乐,也让他们认识这个丰富的世界。所以父母可以跟宝宝玩各种听觉的游戏,不仅启发宝宝的智力、增进父母与宝宝的感情而且可以锻炼宝宝的听力。
父母的声音对宝宝的耳朵很重要,家长平常可以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让宝宝辨认其中的情绪;还可以用音乐来引导孩子,因为孩子对音乐感受能力比大人强。可以固定在孩子用餐或睡觉时放音乐,让孩子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
宝宝6个月~1岁的听觉发展的黄金时期,家长可以先拍拍手示范给宝宝看,让宝宝模仿你,或者一直连续拍手后忽然停止,看宝宝的反应。从小就让宝宝听音乐铃及音乐盒,让他熟悉之后,在8个月后,宝宝会爬时,将音乐盒藏在一个地方,让宝宝自己去找,看宝宝会不会在音乐停止前找到。
当宝宝会站立时,可以在家中同时挂五六个音乐铃,都拉下拉环,让他们同时发出声音,要宝宝辨认哪一个音乐铃变小声或结束了,或者要他们拉下即将结束声音的音乐铃拉环。
宝宝在1岁多的时候已经会跟着唱歌了,有时唱着唱着会将歌词念出来,可以借此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并且跟他们说明里面的意义。
2岁多的宝宝通常可以辨认出听过的乐器的声音,妈妈可以放一段音乐要宝宝说出里面有哪些乐器演奏。
嘿嘿
妊娠期妇女常因一些异常情况或疾病..[详细]
当宝宝八个月大时,母亲会发觉愈来..[详细]
宝宝在牙牙学语时期其实已经开始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