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看来,似乎只要“两对半”出现阳性(+),便有病无疑,“+”号越多问题越大。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有些项目的“+”号,很可能提示病情好转、乃至有了免疫力的象征。
为了让你对自己的化验结果心中有数。下面列举可能出现的23种阳性模式,拿到报告单,只需对号入座,就能很容易按编号得知自己的乙型肝炎病轻、病重、有传染性、无传染性、要不要用药、病情有没有好转的情况:
组合编号 | HBsAg | 抗HBs | HBeAg | 抗HBe | 抗HBc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21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表中不同组合模式的不同临床意义是:
1、乙肝病毒不断复制,有强传染性,俗称“大三阳”。
2、急性或慢性肝炎,有传染性:若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提示病毒复制趋于停止,传染性小。
3、有四种可能:A、急性感染早期;B、病毒携带者;C、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提示病毒复制趋于停止,传染性小;D、病毒核心部分与人体肝细胞核心部分整合为一体,无传染性。
4、急性期或病毒携带者,传染性低,俗称“小三阳”。
5、病毒已被清除,无传染性,且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后已获得免疫力,当某人注射疫苗后,如外周血中抗HBs定量超过10mIu/ml,则说明受免疫者具有对乙肝病毒免疫力,免疫力及持续时间与抗HBs含量高低应成正比;也可见于假阳性。
6-8、病毒已被消除,有免疫力,无传染性。
9、乙肝病毒感染早期,传染性强。
10、乙肝恢复期或慢性病毒携带者。
11、急性或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度传染。
12、不同亚型的乙肝病毒二次感染;不典型乙肝病毒感染早期。
13-15、乙肝病毒感染早期。
16、不典型急性感染(提示其他型肝炎)。
17-18、不典型感染。
19、乙肝急性感染中期。
20-22、恢复期,开始产生免疫力。
23、乙肝早期,HBsAg量少测不出,HBcAb尚未产生;假阴性、假阳性,难证实,难理解,应遵医嘱在适当时候复查“两对半”。
近年乙肝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大部分单纯HBsAg阳性者体内乙肝病毒已被清除,仅血中还有乙肝表面抗原。因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并不等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更不等于现症乙肝病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也并不完全代表有传染性。单纯HBsAg阳性者虽不等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但体内携带乙肝病毒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故仍应注意传染,更不能献血
甲种胎儿球蛋白(AFP):是胚胎血清中的一种主要蛋白,属于肿瘤相关抗原,主要由胎肝合成,出生后急剧下降。正常妊娠中期AFP含量可达90-500ng/ml。在畸形妊娠时血清中含量异常升高;当患有原发性肝癌、畸胎瘤时,血清中AFP含量异常升高,正常值不超过25 ng/ml。如连续几次检查都在400 ng/ml。以上,则提示有为肝癌可能。
玩对孩子来说,就像阳光、空气、水..[详细]
养宠物就像养小孩一样,在小孩出生..[详细]
学校陆续开学了,恭喜您家的宝贝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