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月:眼球与脖子的动作。重心的提高。手的抓握。
4~6个月:手臂与双手。背部肌肉的发展。移动的愉悦。
6~8个月:空间概念的感知。手指与眼球的灵活运用。动作计划能力出现。口腔的另一项功能出现—发音。
9~12个月:跨越中线的能力发展。重心的位移与提高—站与走。
1~2岁:精准的触觉区辨。身体形象概念的建立。
*刺激各种感觉的游戏:
◎前庭觉:荡秋千、溜滑梯、跳跳床◎本体觉:躲猫猫、攀爬架、踢足球
◎触觉:手摇铃、玩沙坑、家家酒
*动作整合、协调的训练:
◎拉单杠:训练抓握能力、前庭刺激。
◎相扑游戏:两个人一起同时以双手互推,失去平衡、脚先离地的一方便输了。这个游戏可促进孩子的本体觉、触觉以及前庭发展。
◎小牛耕田:抓住孩子两脚,让他们用双手走路。这个动作可刺激本体觉、手部肌力发展。
后天环境的培养
探究感觉统合异常的主因,有些研究认为是孩子先天异常,但也有部分研究始终找不出答案。不过,以现今的社会来说,后天环境的养成占很大的因素。 许多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宝贝,从小就过度保护,不敢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环境、接触新事物,怕他受伤。如此长期下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适当地训练到身体各项能力的发展(例如:肌肉协调能力),也容易造成孩子的感觉统合出问题。
家长应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多去探险、刺激感官发展。孩子到了对任何事物都很好期的阶段时,就放手让孩子去摸、抓以及玩,使他们有机会去尝试不同的新玩意。这样一来,各种感觉接收到的刺激可同时整合,促使孩子可将各种动作协调地发展出来。
宝宝的爬行阶段不可错失
在宝宝的发展过程中,爬行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当宝宝爬行时,腿部(膝盖)及手臂撑起全身的重量,可促进宝宝四肢肌肉与关节的发展;前进时,除了会牵动全身的肌肉,还能训练四肢的协调能力和平衡感,启发肢体的协调性,间接刺激脑部的发育。建议家长应该让宝宝多爬,探索环境,增加触觉经验,促进本体觉以及前庭觉的发展。
有许多宝宝在成长过程中跳过爬行阶段,直接站起来走路。当家长见到孩子这样「优异」的表现时,当下都会觉得很高兴。不过,这种快速的进展并不一定是好现象。没有爬行或是爬行时间不够久的孩子,肌肉与关节缺乏耐力及稳定度,比较会影响到未来整体姿势控制及上肢动作发展,在上肢精细操作、工具使用,甚至是书写上可能会出现问题。
家长应依宝宝的发展给予适度刺激
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藉由跟环境互动去拓展自己的能力。例如:两个月大的宝宝会动手去抓东西,三个月大的宝宝会趴着并抬头看人,或是抓悬挂玩具。现今市面上宝宝的用品、玩具五花八门,且有些还附有声光效果,每样都做得很精致,可刺激宝宝的各种感觉发展。建议爸妈可以依照宝宝的年龄与成长情形,去挑选适合宝宝的东西,刺激宝宝的触觉、肢体协调发展。除了可让宝宝多接触各式玩具,带孩子多去户外走走,接触大自然,都对孩子的成长同样很有帮助。
另外,有些人认为宝宝不要经常抱,日后会养成坏习惯。不过对于尚不会翻滚的宝宝来说,照顾者多抱他,让他将头部挺直,可刺激宝宝的前庭觉发展,反而对宝宝的成长有帮助。
异常评估
每个宝宝出生后,父母都会领取到一本儿童健康手册,将宝宝的各阶段发展都写得很详细,并有提供各阶段发展评估表。建议父母可先以此作为宝宝发展指标依据,若有问题再请医师进一步观察。
家长可先简单观察孩子的发展(例如:粗动作、细动作、认知、环境调适等)是否比其它小朋友慢,在该年龄层落后1~2个里程碑就要注意。
带孩子去找医师协助时,医师及评估的治疗师会先依照既定模式去推算这个孩子的发展是否达到该年龄层的水平,再依各个发展面向上去看,做整体性评估。
治疗时机与方式
感觉统合的最佳治疗时间为4~7岁。 因年纪太小的孩子,理解能力及技巧性动作发展尚未成熟,且和环境互动经验(例如:幼儿园、户外活动)有限,因此很难去断定孩子在哪方面出问题。而太大的孩子由于大脑已逐渐定型,过晚治疗就会大打折扣。当然,超过治疗黄金期,但有需要治疗的孩子,仍建议接受职能治疗,只是成效及进展程度较难以估计。治疗方法也大多会将游戏应用于治疗中,针对个别不同的差异,提供所需的治疗与训练,通常积极治疗的话,半年内就可改善。
结论
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里程碑,且是循序渐进的。建议父母在孩子成长时,给他们多一点的时间与空间,满足他们的需求之余,可让他们多去探险、寻求刺激,重要的是,让他们有一个安全、快乐的生长环境,相信对于他往后的发展会有很好的帮助!
玩对孩子来说,就像阳光、空气、水..[详细]
养宠物就像养小孩一样,在小孩出生..[详细]
学校陆续开学了,恭喜您家的宝贝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