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不仅是妈妈喂孩子吃饭,它首先是一种喂养关系,一种抚养孩子的方式。
同样,断奶,不仅是改变孩子的口粮,也是改变孩子日常生活中吃、睡、心理需求的满足等许多既有的习惯。所以,什么时候断奶,怎么断奶,妈妈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做出恰当的决定。
自然离乳是非常好的选择。但并不是唯一好的选择。妈妈引导宝宝离乳也足够好。母乳妈妈应该提前 准备好给宝宝断奶的知识。以防出现不得不突然断奶的情况时手忙脚乱,糊里糊涂的操作了。
就像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如果妈妈懂得用其他方式满足孩子对亲密依恋的需求,配方奶喂养也是足够好的选择。
(一)营养、抵抗力、食品安全
对于1岁以下的宝宝,奶是宝宝摄取营养的主要途径。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然后在逐步添加辅食的同时,继续母乳喂养到至少1岁。不吃母乳了,就得用奶粉代替。这对宝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营养 损失。比如,母乳中有大量的胆固醇,这是幼儿大脑发育必须的养料,但奶粉中是没有的,因为胆固醇不能人工复制。
有一个很普遍的误解是,母乳8个月(或6个月,10个月,或1岁)之后就没有营养了。这是非常错误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产后最初几周妈妈的乳汁是初乳, 之后就进入成熟乳阶段。成熟乳的营养成分在整个哺乳期都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因为月份增加,妈妈来月经之类的原因而降低质量。6个月后,宝宝对营养的需要逐 渐多样化起来,因此需要添加辅食了。辅食和母乳,都是6个月之后的孩子必需的。
那么1岁以上的宝宝呢?奶,仍然是必需的,尽管不再是主要的营养来源。WHO最新资料表明,1到2岁宝宝的总能量需要为894千卡,其中346千卡的能量 需要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获得,而另外548千卡的能量需要从辅食中得到。断了母乳,还是得吃奶粉或者鲜牛奶。从营养角度看,仍然是舍弃最优,反取其次。而 且,虽然配方奶在维生素、微量元素、酶、脂肪酸等重要营养上远远次于母乳,但在加工时却保留了牛奶中蛋白质、脂肪、能量高的特点,所以吃配方奶比吃母乳更 不容易饿。宝宝喝了太多的奶粉,反而没有胃口再吃别的东西,不愿意再吃那些有营养的饭菜。或许宝宝的体重增加仍正常,但是这样的饮食结构并不均衡。
所以,从营养角度考虑,1岁之前不应该断奶,1岁之后继续母乳,也会让孩子摄入更全面更均衡的营养。何况母乳还能给宝宝提供抵御疾病的抗体。即便孩子生病了,茶饭不思,至少还有母乳能吃进去,不至于脱水,不至于形容憔悴。
食品安全,是目前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吃国产的奶粉,担心奶源的质量和生产标准;吃进口的奶粉,价钱就几近翻倍。而无论吃什么奶粉,奶粉里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率都大大低于母乳。还要额外操心补锌补钙补维生素的问题。这些东西怎么补,是否安全,又是个心病。宝宝能从饮食中摄入基本足够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要等到1岁之后能吃到均衡搭配的饭菜了才行。如果在1岁之前断奶,显然会让孩子失去最有效的、最安全的 “补品”。
(二)合适的时间
其实并不存在一个“应该断奶”的时间。什么时间断奶合适,应该由妈妈综合考虑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日常照料安排来决定。那么妈妈在决定何时断奶的时候,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一是营养,二是宝宝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和发展需要。
世界卫生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都建议母乳喂养到2岁或2岁以上。美国儿科医学会建议母乳喂养到至少1岁,1岁以后根据母子双方共同意愿“爱喂多久喂多久”。
1岁以内
希望宝宝身体健康、头脑聪明的妈妈,一定要重视1岁以内的母乳喂养。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应该纯母乳喂养。
多数在1岁以内停止母乳喂养的母亲是由于遭到了母乳喂养方面的困难,缺乏专业的帮助,也缺乏家人的支持。这是很可惜的。卫生部资料显示,我国6个月婴儿的 母乳喂养率大约是67%左右,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 2010)》提到的85%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1岁到1岁半
★ 这个阶段,宝宝的几个特点决定了这是断奶最困难的时期。
1.宝宝的分离焦虑已经很强了,对与妈妈的任何分离都非常敏感和抗拒。
2.口欲期还没有过去,吸吮母亲的乳头仍然是宝宝缓解焦虑不安,感受安全的重要方式。
3.奶瘾也开始大起来,进入了为期半年左右的奶瘾旺盛期。
4.还没有发展出完全依靠自我安抚入睡的能力,吃奶还是辅助宝宝入睡的重要手段之一。
【宝宝发育的节奏各有不同。以上几点一般说,也会出现在1岁以前,和1岁半甚至2岁之后,只是在1岁到1岁半这个阶段表现得最为集中和典型。】
★ 除了断奶比较困难之外,这个阶段继续吃母乳,还有很多巨大的好处。
从身体健康角度讲,宝宝还有1/3的营养需要从奶中获取,断了母乳之后还需要改吃配方奶,这就造成了营养上的损失。从心理健康和性格培养的角度讲,继续母 乳的重要性更是非同一般。
1岁之后宝宝进入学步期。学步期的孩子每天都在探索,在成长,探索就难免有挫折,成长就难免有不安。母乳这种最直接的和妈妈相连结的方式,从出生起就是孩 子安全感和安慰的重要来源。对学步期的孩子来说,继续吃母乳会让他们少些不安,多些勇气,很快从挫折感中恢复到积极探索的状态。《西尔斯育儿经》 里写道,那些非常自信、安全感非常好的孩子,都不是断奶过早的孩子。
所以,如果妈妈的目光不只停留在宝宝的体重和饭量上,还看到孩子将来在幼儿园的适应问题,看到孩子上学后应对学习和社交上的各种情况的能力,看到孩子是否 能以安全而自信的姿态去面对一生中婚姻事业等重大问题,最好慎重考虑断奶的时间和方式。在妈妈的时间和精力能承受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让断奶成 为孩子经历的第一次勇敢成长,而不是被迫的悲痛分离。
★ 断奶的原因站得住脚吗?
而实际生活中,在这个月龄断奶的原因,往往既不是孩子已经不需要吃奶了,也不是妈妈不能继续喂奶了,而是出于一种并不科学的“传统”——1岁了,该断奶 了。而这个“该”到底是因为什么,往往坚持此时断奶的人也说不出科学道理。还有很多情况下,是母乳成了其他错误的育儿方式的替罪羊。比如很多家长成天追着 孩子喂饭,造成孩子厌食,却以为吃母乳的缘故。有的家长对孩子身高体重的增长没有科学认识,一但孩子身高体重的增长达不到他们不切实际的要求,就把断奶提 上日程。还有很多其他为了大人方便的原因,比如断奶了其他家人带孩子会更容易。家长应该自问,孩子的成长需要和家长一时的方便,到底哪个更重要?
1 岁半以后
多数吃奶到2岁左右的宝宝很好断奶。那不是因为宝宝听话,而是宝宝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育到了准备好断奶的程度,依恋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内心已经打好了安 全而自信的基础,也自然就能坦然面对断奶——这个人生第一次与妈妈的分离,这个出生以来第一次重要的成长事件。
需要一提的是,成功断奶的前提是宝宝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而并非单纯年龄到了。有些宝宝,虽然一直母乳到2岁以后,但并没有得到恰当科学的抚养,比如日常生 活单调,没有充足的材料和空间去探索和玩耍,妈妈除了喂奶不懂的用其他方式给孩子安慰和亲密,家庭关系不稳定,生活缺乏秩序,安全感不足。这样的孩子,往 往会对母乳过度依赖。吃奶成为了他们填补空虚的手段,成为感受安全和亲密的唯一途径。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年龄虽然不小了,但断奶会非常困难。
玩对孩子来说,就像阳光、空气、水..[详细]
养宠物就像养小孩一样,在小孩出生..[详细]
学校陆续开学了,恭喜您家的宝贝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