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安是指睡眠不深、辗转反侧、易醒,多见于婴儿。夜啼是指经常性的、规律性的半夜啼哭。睡眠不安与夜啼常常相伴出现。睡眠不安的孩子晚上不愿睡觉,睡后很容易惊醒,或在床上辗转反侧,或全身跳动,睡得不深。有的孩子夜间啼哭,而白天没精神。睡眠不安的孩子易激惹,好烦燥、时有口味不好。有的婴儿,昼夜颠倒,白天整天睡,夜间整夜不睡或哭闹。
造成原因:造成婴儿睡眠不安,半夜啼哭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生理性原因和非生理性原因二大类,生理原因可能有这样一些:
1.当婴儿脑发育不成熟时,昼醒夜眠的习惯正在形成或刚刚形成时,由于抚育方法不对头,例如夜里抱在身上睡,或其它原因,使婴儿的睡眠规律受到影响,会出现白天睡夜里醒的情况。
2.身体不舒服或疾病如尿布湿、尿布束得太紧,内衣太紧或太硬,以及饥饿、口渴、发烧、肚子痛、耳朵痛、鼻子堵塞等身体出现异常现象,会使婴儿睡眠不安或夜间啼哭。佝偻病的孩子夜里睡觉不踏实,容易出现夜惊。生理因素尤其是疾病引起的半夜啼哭持续时间不会很长,一旦身体上舒服了,孩子也就不哭了。
另一种原因是非生理性的,造成半夜啼哭的非生理性原因有这样的几种情况:
3.家长情绪焦虑,母亲长期心里紧张不安。家庭气氛不十分和睦,家庭的气氛和家长的心理变化对婴儿产生了影响。
4.家长对婴儿管的太多,反应太频繁,如过于频繁地把尿,不时地看看孩子是否把被子踢开了,频繁地折腾孩子,近于神经质。家长的行为使婴儿产生紧张感,心灵上没有一点安逸的时间,心神焦燥,引起半夜啼哭。
5.如果白天受到强烈的刺激,夜里容易做恶梦,梦醒之后,还会感到恐惧不安——也会啼哭,其实婴儿并不会梦见鬼怪,只是白天的恶刺激,夜里在梦中呈出现来。所以如果白天孩子挨了训斥,大人的语调和表情就会成为强烈的刺激,引起婴儿啼哭。
6.神经过于敏感的孩子,也容易发生夜啼,这种孩子好像不能熟睡,看上去好象睡着了,但只要有一点小小的声音,就会惊醒哇一声哭起来。这种神经过敏的孩子一旦哭起来,就会持续很长时间,很难哄。
干预方法:如何对待睡眠不安及夜啼的孩子呢?
如果夜啼是生理原因造成的,那么排除生理因素必然得到了解决。同时一定要注意从婴儿起,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睡眠习惯。如果没有生理上的问题,那么家长就要好好找一找养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
1.白天孩子是不是受到了什么强烈的刺激,或者家长本身的心情不好,紧张焦虑或者家中的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好等等。
2.有的时候焦虑的家长容易话多,家长的话太多了,也容易引起婴儿夜啼没完。如果这种原因造成的,可以采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所谓沉默疗法。就是沉静地用微笑去对待孩子,这样可以使孩子紧张的神经得到松驰。
3.其实比较难解决的是以家庭关系为主要原因引起的婴儿半夜啼哭,比如婆媳意见不一致,夫妻之间有意见。如果是这样,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包容,同时对待婴儿啼哭要用放松的心情去接纳,家长打心眼里接受孩子夜里哭闹不睡觉的行为,家长一旦持这种态度和心情,孩子的啼哭就会奇迹般地减少和消失。
4.对于那些由于神经敏感而夜啼的孩子,这种孩子往往在某个方面具有非常敏悦的感觉,将来也许会有优异的判断能力。因此家长相信自己有一个值得培养的孩子,那么家长对于孩子的啼哭也就更能容忍,自己也就更自信更豁达。
玩对孩子来说,就像阳光、空气、水..[详细]
养宠物就像养小孩一样,在小孩出生..[详细]
学校陆续开学了,恭喜您家的宝贝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