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全职妈妈问小女儿,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多一点。小女儿天真地回答说,喜欢爸爸多一点。妈妈失望之余追问为什么,得到的答案非常意外,仅仅是因为爸爸常常给女儿讲故事。可见,故事在一个孩子的世界中有多么重要,这也再次印证了“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
其实,喜欢故事是人类的本性。只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被越来越多的世俗杂务所遮蔽,忘记了故事的初衷。但对于像白纸一样单纯的孩子来说,故事则是他们窥探世界的万花筒,更是一次次紧张刺激、好奇有趣的旅行。
故事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孩子领会文字叙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想象的过程,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高山、森林、湖泊等空间变化频繁,公主、巫婆、小白兔等人物不断出现,在孩子的大脑中形成不同的画面,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形象建构、直觉直观的感性能力,对于人的思维创新性极其重要。
故事是孩子学习社会规则的捷径。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景?虽然反反复复告诫孩子要饭前洗手、不吃零食、待人礼貌等简单规则,却收效甚微。但是,在讲了相关的故事后,孩子却变得规矩起来,甚至还用故事里的人物去教育别人。这就是故事的教育意义——故事里具有正能量的人物往往成为孩子们乐于模仿的对象,这就使教育变得更为简单,因为孩子已经从被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了。
故事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利器。儿童故事的语言活泼、简练,句式表达无比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具有文字之美。孩子们听故事除了锻炼逻辑思维力之外,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种文字的美妙了,在不断的重复和模仿中,口语表达能力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故事是亲子关系的调和剂。依偎在父母怀中听着故事入睡是很多孩子美好的回忆,也是不少父母会心一笑的温馨时光。在父母的悄声细语中,一个一个熟悉的故事形象纷至沓来,孩子们会很快安静下来,沿着所熟悉的想象世界走进梦乡。当然,除了提供安全感,讲故事的过程更是孩子和父母绝佳的交流机会,彼此之间会产生出温馨的情感和无穷的乐趣,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无间。难怪,文章开头小女儿会更喜欢讲故事的爸爸了。
故事是提高孩子情商的重要来源。据说大脑内侧边缘系统主要掌管人类的喜怒哀乐。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大脑内侧边缘系统相当活跃,其喜怒哀乐等情绪因此随之生成发展。与此同时,父母若加以正确引导,会对儿童的情绪控管及脑部智商发育有相当显著的影响。
对孩子而言,故事绝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开启世界的一把闪闪发光的钥匙,具有不可抗拒具的魅力。所以,不要以工作为借口忽视孩子对故事的渴望、也不要贪图潇洒快乐而不愿分享孩子的故事时光,更不要执念于孩子的吃穿用度却轻视其精神需求。
当然,如果你能亲力亲为,为孩子声情并茂地讲每一个故事,那是最好不过了。如果不能全部做到,至少也应该为孩子找一个“贴身小伙伴”,这样在他(她)想听故事而你又不在身边时,有人会暂时替代你的角色。比如我家一岁半的小毛头,他的“贴身小伙伴”是一个叫波噜噜的小家伙儿。小毛头虽然只会说个别简单的叠音词,但每次听到波噜噜讲小兔乖乖的故事都特高兴,还会大声跟着重复“乖乖”的发音。在他的心目中,波噜噜可能是仅次于爸爸妈妈的故事高手了吧。没错儿,这个“贴身小伙伴”就是故事机。
有故事的人生就从听故事开始吧,愿每个孩子每天都有五彩斑斓的故事之旅!
玩对孩子来说,就像阳光、空气、水..[详细]
养宠物就像养小孩一样,在小孩出生..[详细]
学校陆续开学了,恭喜您家的宝贝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