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好数学:给孩子授之以渔是关键
  • Tag:孩子,学习,数学,智力,开发,父母 已阅读: 作者: 添加日期:2012-10-31
  • 我家女儿原来在3年级之前数学成绩都蛮好的,怎么到了4年级就有点吃力了,怎么回事呢?

    我儿子上奥数班的时候,这些题目都做过,但时间一长,就容易把公式记混淆了,所以这题就答错了,我们题目也做了很多了,但效果还是不理想,有什么办法让他能把这些公式都记得更清楚呢?

    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已经做了不少了,但这题的题型跟上次做的那个有些类似,但又有变化,我家儿子在这个问题上就有点绕不过来了,他一碰到当题目发生稍许变化时,就有点素手无策,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去答题,怎么办? 对于这些现象,很多家长都感到十分疑惑。

    灵活运用而不是机械记忆

    应试教育下,家长往往会产生一些数学教育的误区。大多数家长不约而同的认为,孩子只要能够熟练的运用数学公式,题目也就自然会做了。那么,大量的题海练习便成为了众多家长的不二选择,而往往忽略了做题的前提:一定要对所学知识已经透彻、深刻的掌握,否则题做得再多的也只会事倍功半,起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孩子具备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才是我们教孩子孩子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现在小学的数学题目形式比较灵活,靠死记硬背是没有办法让孩子学好数学的,一味的通过题海轰炸,让孩子机械的记住公式,也是没有办法让孩子学好数学的。那怎么才能让孩子学好数学呢?

    要学好数学,要让孩子真正理解数学公式的由来,有针对性地给孩子做适量的习题,分阶段、分层次让学生逐步地去掌握,这样才能加强基础,不断提高。

    搭建桥梁而不是承受压力

    接触过奥数题目的家长都知道,奥数的题型覆盖面相当广泛,运算过程也十分繁琐,更适合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对于一个数学成绩并不那么出众的孩子来说,学习奥数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

    但由于升学所带来压力,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奥数,对于家长的需求,我们很理解。毕竟奥数的竞赛可以加分是家长非常看重的东西。只是苦了这些不快乐的孩子们。

    那是不是真的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学习奥数呢?其实不然。除了极个别孩子特别聪颖和愚笨之外,孩子和孩子之间的智力差距真的是非常小,那为什么有的孩子学的好,有的孩子学不好呢?那是因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和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是否给予孩子充分的思维权利?我们是否给予孩子充分的探索时间?

    作为老师,我们非常希望家长能够懂教育,不要太多干涉孩子的探索权。

    例如:我们一个中班的孩子,正在上我们的趣味数学课,有节课讲的是单双数,有的家长就不能理解,说让孩子念1、3、5、7、9,背2、4、6、8、10就知道单双数了,为什么要探索单数+单数是什么数,双数+单数、双数+双数,为什么要把这个课讲这么复杂?

    我就问家长:对,如果问孩子7是单数还是双数,光会背单双数的孩子一定会,但如果你问他现在灯是开着的,你开开关3下,妈妈开开关5下,现在灯是开的还是关的,光会背的孩子就要开关开关若干下才能找到灯是开还是关了,幸亏这是10以内的,如果说妈妈开开关2009下,这下就惨啦,那如果孩子知道单双数的性质,其实这题就很好做。

    所以我们给孩子的一定不能光给他鱼,而要给他钓鱼的方法,我想孩子掌握单双数的性质之后,不要说让他知道2009次开关,就是3294873开关也没有问题啊。

    回到刚刚那个学奥数的问题,其实,学好数学就要给孩子讲方法,搭台阶,让孩子一步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那么有了这样的数学基础,他再去冲刺奥数那就轻松多了,因为他有方法了,而不是单纯死记硬背了。

    祝所有小朋友都觉得学数学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祝他们都能把数学思维方式应用到他平常的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