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早产儿居家照护-1
(一)体温过高
1.定义:腋温(背温)大于37.5℃、耳温若于37.8℃~38℃,显示有发烧情况。腋温(背温)会比耳温低约0.5℃。
2.可能原因
(1)室内温度过高,门窗过度紧闭,适当室温为建议24-27度,但体温需在正常范围内即可。
(2)衣物穿着过多。
(3)哭闹躁动不安。
3.处理方法
(1)体温介于37.8℃-38℃之处理:
先去除外在影响因素。
(2)介于38℃-38.5℃之处理:
A.先去除影响因素。
B.出生0-3个月内的宝宝应睡水枕,勿使用冰枕,以免体温下降过多。
(3)体温大于38.5℃:
A.给予温水浴,藉温水打开毛细孔,将宝宝身上的热度蒸发掉。
B.睡水枕。
C.上述方式无效时,需立即就医,或依医师指示服用退烧药。
(二)体温过低
1.原因
(1)暴露于冷空气中过久。
(2)忽冷忽热,导致体温调节失调。
2.特征
(1)末稍冰凉、肤色苍白、发紫。
(2)颤抖。
(3)食欲差。
(4)肌肉张力降低、活动力差、嗜睡。
(5)对刺激的反应减少。
(6)呕吐。
3.处理方法
(1)随时注意室温,调整衣物。
(2)冬天时,可藉由电暖炉保温。
(3)进出室内室外时,应有使宝宝缓冲温差之机会。
4.注意事项
(1)测量体温时,宜于宝宝安静状态下测量。
(2)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时,测量前务必确认电子体温计功能正常,测出来体温才准确。
(3)若洗澡前未测量体温,宜于洗完后30分钟,再测体温,所得的体温较准确。
(4)为宝宝退烧时勿太快,以免引起宝宝发冷、颤抖,而使宝宝更不舒服,甚至可能引发危险,体温不可低于36.5℃以下,且为宝宝退烧时,不可使用酒精拭浴。
(5)约每1小时可测量体温,若体温仍未降低,则应送医治疗。
(6)请勿自行服用退烧药使宝宝退烧,退烧药物须经由医师指示服用。
(7)若因预防注射引起之发烧,应依指示服用退烧药。
(8)发烧过程中易流汗,需勤于更换衣物。
(9)有下列情况时,必须马上送医治疗:
A.出生1-2个月以下的宝宝,尤其是早产儿,因抵抗病菌能力较弱,必须考虑有败血症或脑膜炎之可能。
B.发烧合并有小孩哭闹不安、活力变差、剧烈呕吐、严重腹胀、抽搐,便血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
(10)宝宝若精神状况不差、胃口没变、大便正常及能入睡时,可先经基本方式处理,不急着送医,继续观察。
(三)呼吸不顺畅
1.正常呼吸型态:腹式呼吸,可观察到宝宝胸腹部的起伏。
2.正常呼吸次数:早产儿与出生婴儿约30-60次/每分钟,较大婴儿与幼儿约30-40次/每分钟,儿童约20-25次/每分钟。
3.不正常呼吸之症状:
(1)呼吸短促。
(2)呼吸频率加快。
(3)鼻翼搧动。
(4)呼吸时有杂音。 (5)肋骨间或颈部吸气时凹陷。
(6)脸色苍白,发绀。
(7)昏睡。
(8)胸骨凹陷。
(9)呼吸暂停。
4.造成呼吸异常的原因:早产儿最常见的是一般上、下呼吸道感染或是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体重轻、周数少的早产儿。
5.处理方法
(1)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流通,抱起小孩或抬高上半身呈30度,以利呼吸顺畅。
(2)喉咙内有呼噜呼噜痰很多的声音时,可以将小孩趴在家长膝上,做背部护理。臀部垫高,采头在下,脚在上方式,在肩胛骨部位拍击,帮助痰咳(婴幼儿不像大人会将痰咳出,有时会吞入胃中)。
(3)必要时,应在家备好氧气,以便不时之需,尤其是早产儿,有肺支气管发育不全之状况时,特别是易发绀之早产儿。
6.预防方法
(1)感冒流行时,勿带至公共场所,勤洗手。
(2)家中有人感冒时,可戴口罩,勿面向婴幼儿咳嗽。
(3)适当开窗,维持空气流通,室内勿吸烟,维持空气清新。
(4)应保持环境清洁,维持适当湿度。
(5)减少亲友探访,如有感冒不适者暂勿接近。
(四)黄疸
1.种类:
(1)生理性黄疸-出生后第三天开始皮肤发黄,约第七天至第十天达高峰期,约十天后黄疸开始消退,两周后才正常。对早产儿来说,发生生理性黄疸的时间会比足月儿来的早,且产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机会也比足月儿来得高,其黄疸期持续的时间亦较长。
(2)延迟性黄疸-正常黄疸期过后,所呈现出来的黄疸皆称之。
2.在早产儿来说,延迟性黄疸可能的原因包括:
(1)静脉营养疗法。
(2)输血或败血症,缺氧引起的肝炎。
(3)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脏损伤。
(4)母乳哺喂。
3.症状:
(1)皮肤发黄。
(2)巩膜(眼白)发黄。
4.在生理性黄疸,只要照光治疗后,皮肤颜色会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但早产儿恢复较慢。在延迟性黄疸,此皮肤的颜色会持续多达三、四个月之久,但终究会褪掉。除生理性黄疸,其他因素引起的肝脏损伤所致的黄疸,还有下列几个症状:
(1)大便颜色变淡,呈灰白。
(2)尿的颜色加深,呈深黄近茶色。
(3)严重一点的,肝肿大致腹部上有明显的静脉曲张;甚至腹水。
5.处理:发现异样随时送医处理。
六、早产儿居家照护-2
(五)发绀
1.原因
(1)缺氧
A.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因换气不良而致。
B.心脏病的婴幼儿,可因诱发因素而致心脏工作负荷太大产生缺氧状态。
C.喝奶时,忘了换气而致缺氧,早产儿较为常见。
D.呛奶而致缺氧。
E.抽筋,严重者会导致呼吸道挛缩,换气不良,血液循环变差而致缺氧。
(2)血液循环改变
A.长期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中,亦会导致发绀。
B.长期缺氧,氧气不足,导致血液灌流不够。
2.症状:若换气不良或忘了换气而导致缺氧,最先表现出来的是-嘴唇四周发青发紫,甚至鼻梁处亦会发青。若因血液循环变差而导致缺氧发绀,所表现出来的是-末梢肢体发青、发紫冰凉,甚至躯干会呈大理石斑。
3.处理方法
(1)换气不良:可将宝宝头侧一边,头低脚高,拍其背部或拍打脚底,以刺激哭泣,改善换气。
(2)血液循环改变:
A.可用加温器,如电暖炉来改善。
B.亦可用氧气来改善缺氧状态。
C.必要时可寻求医疗人员处理(发绀时,应特别注意其他相关的症状)。
(3)咳嗽:常见于呼吸系统有毛病(因痰多或气管收缩)或呛奶者,咳得厉害时,脸会发红发紫,甚至吐奶。
(4)呼吸次数减少或暂停:缺氧厉害时,往往先代偿性的呼吸加快,而后呼吸次数减少或暂停。因此,当发现宝宝脸色发青发紫时,也许宝宝已无呼吸,所以请父母应特别留意。
(5)随时随地注意宝宝在医院的医疗状况,并于出院前询问主治医师,了解宝宝回家后是否需备氧气。
(6)对于有心脏病的孩子来说,安静休息比什么都重要,哭闹不安只会增加氧气的消耗,使缺氧更厉害。
(7)给予宝宝采趴睡时,应特别留意呼吸道的通畅,随时随地注意宝宝趴睡时的状况,时间上不宜过长。
玩对孩子来说,就像阳光、空气、水..[详细]
养宠物就像养小孩一样,在小孩出生..[详细]
学校陆续开学了,恭喜您家的宝贝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