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哭闹不安
1.造成哭闹不安的可能原因
(1)肚子饿了。
(2)尿布湿了。
(3)红臀不舒服。
(4)发烧,太热。
(5)肚子胀。
(6)生理性肠绞痛。
(7)急性肠胃炎而致肠胃不舒服。
2.处理方法:在孩子哭闹不安时,可藉由一些辅助物来安抚孩子,分散其注意方法,如下:
(1)摇铃。
(2)音乐铃。
(3)有色彩的音乐转盘。
(4)轻柔的音乐,尤其是父母的声音。
(5)抱抚。
(七)腹胀
1.可能原因
(1)空气太多:未适当排气及哭闹不安时吸入。
(2)肠子扭结或狭窄。
(3)坏死性肠炎。
2.症状:若因空气太多,则腹部鼓胀,触摸时软软的,叩诊时可听到似打鼓音;若为其他原因引起的,则触摸时肚子硬硬的,其至痛、不舒服而哭闹不安。
3.处理方法
(1)减少躁动不安,减少哭泣。
(2)喂奶时,应注意喂食技巧与速度,且加强排气。
(3)喂食后给予采俯卧休息,休息约30分钟,若为其他因素引起的则需请教小儿专科医师,且注意一些相关的症状,如:发烧、腹泻厉害、吐奶、脱水等。
(4)给予腹部按摩(肚脐周围顺时针方向)。
(八)溢奶或吐奶
1.处理方法
(1)给予排气:宝宝喝完奶后,父母一定要协助其排气(打嗝或嗝气),因为在喂食的过程中常因宝宝嘴型或构造的不同,宝宝常会随着吸奶的动作吸入太多的空气。
(2)如果宝宝未打嗝,可让宝宝向右侧卧,头部抬高,避免因吐奶而造成吸入性肺炎。
(3)注意奶瓶洞口大小:选择小圆孔型奶嘴。
(4)姿势:宝宝刚喝完奶,半个小时之内切勿采头低脚高姿势,因为宝宝刚进食毕,胃是胀的。若将宝宝放倒,地心引力减少,喝下肚的奶容易溢出,宜采半坐半卧或侧卧。
(5)奶量要适当不宜过量。
(6)注意体重增加之情况及生长状况,若一切正常,勿需过度紧张,若有疑问可请教医师。
2.注意事项
(1)呕吐发生时,应将宝宝的头侧一边,让奶水流出以干净手巾擦拭,或使用吸球将口鼻内的奶水清除干净。
(2)若宝宝的脸色发紫及呼吸困难,除反复上述步骤外,还要加做人工呼吸且马上送医治疗。
(九)腹泻:正常大便次数3-5次/天,性质软不硬,水份适中或成条形。
1.评估要点
(1)哺喂母奶者,宝宝大便的次数及性质皆较喂食配方奶者多且松软(可超过上列次数)。
(2)若配方奶内含铁质多或宝宝本身的消化因素,大便会呈绿色。
(3)腹泻之大便性质:水分多会潮湿甚至成糊状或水样状。
2.可能原因
(1)配方奶调配不当,浓度太浓。
(2)调配过程或用物不洁。
(3)疾病:如急性肠胃炎,或其他疾病引起之合并症。
(4)过敏体质:如乳糖不耐症。
3.处理方法
(1)需由医师诊视了解其腹泻原因后,再依医师指示决定是否暂禁食一餐让肠胃休息,或需将配方奶冲淡些:半奶或三分之二奶的浓度(半奶即减少一半奶粉量;三分之二奶即减少三分之一的奶粉量)。
(2)注意调配过程及用物的清洁,用煮沸过的水冲泡配方奶,奶瓶需正确消毒及存放。
(3)若有合并症发烧、脱水、抽筋、呕吐、腹胀、解血便时,应送医治疗。
(4)必要时可按医师指示食用免敏奶粉。
(十)便秘:大便质地变硬、坚实,大便次数减少,甚至数天未解大便。不过,若宝宝数天才解一次大便,但所解出之便不硬,且没有不舒适的表现,则不是便秘。
1.可能原因
(1)配方奶调配过稀。
(2)胃肠蠕动慢。
(3)食后排气不全或未排气,易造成胀气形成便秘。
(4)先天异常,如巨结肠症或肠阻塞。
2.处理方法:
(1)观察有否胀气,若有胀气可用手在腹部或肛门附近按摩。
(2)若三天未解大便,家属可以刺激宝宝大腿内侧或肛门口周围的皮肤,作刮搔的动作,可以看见宝宝的肛门有收缩动作,以刺激肠胃蠕动及帮助排便。
(3)必要时配方奶调浓些。
(4)若进食正常,不吵不闹,腹部柔软,体重持续增加可能是吸收良好,大便量少。
七、早产儿居家照护-3
(十一)红臀(尿布疹)
1.可能原因:久没换尿布(通常宝宝胃排空的时间是二小时至二个半小时),因此,宝宝喂完奶后,多少尿布或尿裤会湿,有的宝宝甚至消化好,在喂奶期间就尿湿或解大便,所以应该特别留意。红臀有重有轻,轻者皮肤发红,起疹子;重者破皮、流血,范围可大可小。
2.发生部位
(1)肛门四周及臀部。
(2)会阴及阴囊四周。
(3)腹股沟。
3.处理及预防方法
(1)轻者:勤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与通风。约二小时至三小时更换一次尿布,解便后以清水清洗,用干毛巾轻拍,由上往下擦拭,勿来回擦拭以免将大便带至尿道口引起感染。
(2)严重者:可由医师指示用药,勿任意涂抹药物,且勤换尿布。
(十二)打喷嚏及打嗝
1.打喷嚏
(1)原因:
A.过敏性鼻病-通常对冷空气、微粒分子、过敏原、灰尘或棉屑过敏而打喷嚏。
B.呼吸系统毛病-易因痰多或气道受刺激而打喷嚏、咳嗽。
(2)处理方法:当有打喷嚏情形出现时,必须注意有无其他相关的症状,如:流鼻水、咳嗽、发烧、腹泻、呼吸状况改变等。若只是单纯的打喷嚏,而无流鼻 水、咳嗽、发烧的情况出现,对宝宝来说,就比较没有关系,父母也不用过于担心,若有其他相关症状出现时,则可寻求医疗人员协助。
2.打嗝
(1)原因:
A.喝奶过多。
B.吸奶时吸入过多空气。
C.哭闹不安时,吸入不少空气入胃。
(2)处理方法:
A.勿食入过量的配方奶。
B.喂奶时,分段喂,且加强排气。
C.给予适当的安抚,必要时可使用一些辅助器具来安抚宝宝。
注:打嗝通常对宝宝来说并无大碍。
(十三)颤抖及抽筋
1.颤抖(发抖):当轻压住宝宝抖动的手脚关节时,其抖动能停止,则表示颤抖。
(1)颤抖的原因:
A.肌肉震颤:因周边神经控制仍未成熟,造成手脚的肌肉群抖动。
B.寒冷:体温过低或暴露于冷空气中过久。
C.代谢异常:热量运用不当。
D.电解质的不平衡:如低血钙、低血糖。
E.处理方法:早产儿因体表面积较大,本身热量的运用会比足月儿来得差,热量的散失往往快于热量的产生,因此比足月儿较易处于低体温状态,也较足月儿易于产生不自主的颤抖情形。只要平日照顾时,多加注意即可。
2.抽搐:当按压住宝宝抖动的手脚关节时,其抖动仍然无法停止,且伴有眼球移位、眼球上吊、凝视不动、意识不清或嘴角抽动等,则表示抽筋。
(1)抽搐原因
A.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构造异常。
B.代谢异常。
C.发炎性疾病。
D.血管性疾病。
E.脑瘤。
F.癫痫性疾病。
G.新生儿抽搐。
(2)处理方法:
A.先量体温,确定有无发烧。
B.解开衣物,促进体温发散,且避免肢体受压迫。
C.若有高烧,依医师指示给予退烧药。
D.将宝宝头部放低,若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往一侧摆,以防吸入。
E.不必急着叫醒宝宝,也不可用力摇晃身体。
F.使头部微后仰,下巴抬高,或在肩后以布卷垫高约两吋,使呼吸道维持通畅。
G.遇有下列情况时,需送医立即处理。
(A)抽搐情况发作。
(B)高烧持续不退。
(C)在短时间内反复抽搐发作。
(D)将发作频率、部位及持续时间记录,并报告医师。
玩对孩子来说,就像阳光、空气、水..[详细]
养宠物就像养小孩一样,在小孩出生..[详细]
学校陆续开学了,恭喜您家的宝贝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