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nt 3:建立规律就寝模式
宝宝睡前1个小时可以开始进行一连串ending仪式,例如:洗澡、喝奶、刷牙、换穿睡衣、说床边故事、听音乐、道晚安…,透过规律的睡前仪式,等于是对宝宝下达「做完这些事就要睡觉」的指令,协助宝宝自然而然养成入睡认知。
Point 4:给予适当安抚替代
不抱不摇,不代表完全不给予安抚,毕竟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是很需要父母的关爱,亲密的亲子关系对于宝宝的心理发展亦有正面帮助,不过安抚的方式仍应朝向帮助宝宝逐渐习惯自行入睡的方向进行。
★ 温柔抚触
在宝宝入睡前或睡眠中醒来时,家长可利用缓慢且轻柔的方式轻拍或是按摩宝宝的身体,帮助宝宝稳定情绪快速入睡。
★轻柔音乐
宝宝的听觉反应特别灵敏,家长在睡前可播放轻柔的音乐,如:水晶音乐、海潮声,制造愉快的睡眠氛围。
★和缓语调
大多数宝宝都很喜欢聆听妈妈的声音,睡前不妨为宝宝吟唱摇篮曲或是在耳边轻语,让宝宝在充满安全感的情境中进入睡眠。
★ 安抚小物
家长在培养宝宝自行入睡的阶段,可以挑选数样柔软的玩偶或是小被子当作宝宝的安抚替代物,若宝宝在夜间醒来,较容易自行安抚入睡,不过,安抚小物不应只有唯一选择,如过度依赖某件安抚替代物,将来可能必须再次面临戒除依赖安抚物的问题。
有奶睡习惯的宝宝可以适当使用安抚奶嘴,但家长仍须在宝宝入睡后立即拔除,以免对奶嘴产生过度依赖。
Point 5:渐进缩短贴身陪伴
无论新生儿或已习惯被抱哄的宝宝,都适合采用渐进式缩短陪伴来帮助宝宝学习自行入睡的能力。一开始家长可以采取躺着搂抱 的方式,辅以言语及肢体安抚,等宝宝逐渐习惯之后,再慢慢缩短陪伴时间以及肢体碰触,例如从一开始紧抱入睡,慢慢拉开身体的距离,以分床或分房为最终目标。
不要让恐惧感陪伴宝宝入睡
虽然让宝宝自行入睡的好处多多,但仍不适合使用过度激进的方式,不要过度焦急,以免宝宝受到紧张气氛干扰反而更不易入睡;薛惠珍护理长也补充,在宝宝学习自行入睡的过程中,应坚守不责骂、不施压的态度,避免在宝宝心中留下不愉快的阴影。
另外,有些家长喜欢利用恫吓方式强迫宝宝尽快入睡,「虎姑婆爱吃不睡觉的小孩」、「再不睡就叫大野狼把你抓走」…,薛惠珍护理长不建议家长采取这类做法,睡前故事也应挑选较温馨的内容,以免过度强烈的刺激会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对宝宝产生心理压力,造成宝宝不敢入睡或是睡不安稳。
哄睡技巧:
哄睡技巧问答:
充足的睡眠,能使宝宝维持充沛的体力和学习的企图心。睡眠习惯不好,会导致睡眠不足或质量不良,孩子会变得情绪不稳定、合作性差、学习兴趣不高及不能专心。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喔。
Q1:宝宝在学习自行入睡的过程中反复出现需索安抚的行为,到底该不该顺势给予安抚?
A1:自行入睡的习惯需要慢慢培养,无法藉由强制训练一蹴可几,如果宝宝在过程中出现反复需索安抚的行为,家长可视情况给予适当安抚,如此反复的过程可能会持续3-6个月,如果家长能够坚持信念,并且藉由其他方式提供宝宝充足的安全感,一定可以找到孩子与家长都能接受的入睡模式。
希恩亲子提醒家长:从培养自行入睡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增加沟通技巧,对于外来的人际关系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Q2:当宝宝不愿自行入睡而哭闹时,到底该让他哭多久?
A2:坊间有不少训练宝宝自行入睡的做法,薛惠珍护理长提醒家长,千万不可完全复制他人的方式,应该参考孩子的天生气质、亲子关系以及家庭习惯加以调整。
孩子的哭闹有时候是某些生理需求或是疾病征兆,家长应先处理生理问题,如:饥饿、尿湿,并检查是否发生疾病,如:胃食道逆流、肠绞痛、中耳炎都是婴幼儿常见的夜间哭闹原因。
排除这些原因之后,家长可以慢慢拉长响应哭闹的时间,不要在宝宝发出抗议声时立即抱哄,一方面让宝宝学习忍耐,一方面也可避免宝宝过度依赖哄睡。
Q3:如果在培养自行入睡的过程中,宝宝出现强烈抗拒行为,还应该坚持下去吗?
A3:不管家长做出任何决定,都应该以「爱」为前提,如果宝宝出现严重的抗拒行为,表示你所采用的方式并不恰当,薛惠珍护理长建议家长不妨暂时回复原有的安抚方式,慢慢透过赞美与沟通的方式,循序渐进协助宝宝自行入睡。
当环境发生变异时,例如:上学或家中迎接小婴儿,孩子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有可能使原本已培养完成的入睡习惯产生退化行为,此时家长应给予大量爱的陪伴与保证,等待孩子找回自信与安全感之后,再重新建立睡眠模式!
玩对孩子来说,就像阳光、空气、水..[详细]
养宠物就像养小孩一样,在小孩出生..[详细]
学校陆续开学了,恭喜您家的宝贝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