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打架,要不要“打回来”
  • Tag:孩子 打架 幼儿园 健康 教育 已阅读: 作者: 添加日期:2015-10-21
  • ●教孩子“打回来”是一种自我保护和正当防卫的方式,在竞争社会,教孩子学会反击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我们不能教孩子去欺负别人,但别人欺负到头上来了就应该反击。孩子将来面对的是一个竞争社会,如果事事都让孩子宽容退让,就容易造成孩子软弱怯懦的个性,将来走上社会就不能做到自强自立。所以,让孩子具有反击心理,学会自我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要从孩子身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教给孩子正确的交往策略。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欺负,那么起码可以说明:他的交往方式有问题,他在同伴中处于交往的弱势。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应该首先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加以引导,帮孩子调整与同伴交往的策略,教给他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比如礼貌、协商、主动等。对于处在交往弱势的孩子,绝不能强行地要求他“打回来”。因为孩子本身对交往就有一种退缩的心理,万一动了手也“打不回来”,他心里就更紧张,压力就更大,交往也就更不自如了。即使一时“打回来”了,下次还会发生类似情况。所以,教会孩子正确的交往策略,预防纠纷行为的发生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应该从爱的角度出发,正面教育,正确引导,让孩子学会宽容对人。

    一般来说,孩子平时所受的欺负,无非就是被小伙伴逗了一回,推了一把……如果没有很严重的伤害,家长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更不应该用“打回来”的方式进行反面强化。我们可以抓住这样的事例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让孩子体会到这种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是大家都不喜欢的,小伙伴之间应该团结友爱,和气相处。我的观点是,要从培养孩子的爱心出发,尽可能地去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敌意”,教孩子宽容待人,学会谅解别人。宽容善良也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品质,因为宽容善良的人最终会博得更多人的认同和好感,也会更多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知识能力的抗衡,暴力方式并不能帮助孩子取得将来的成功。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他的生活是与成人世界相衔接的,而成人社会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并不是比谁的拳头硬或谁动手狠,而是比知识和能力。所以,我常常教育孩子,对于小朋友间的这种一般性的欺负行为,都应采取大事化小、息事宁人的态度。能够把大事化小就是一种处事能力嘛,完全不必用暴力去抗衡,应该把心思花在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上。学习成绩好了,能力强了,别人自然也不会看轻或轻易欺负你了。至于那些确实不讲理的孩子,少跟他玩就是了。

    ●孩子间的纠纷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生活经验。

    有一幅漫画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两个孩子打架,引来两位家长相帮,当家长吵得不可开交时,两个孩子却早已和好如初,玩得正开心呢。这说明孩子间的打闹争斗是平常事,是他们交往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孩子就是在今天吵明天好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经验,学会与人相处的,我们绝不能以成人的目光去看待这一切,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因此,如果我的女儿受人欺负或欺负别人,我绝不会强化这个问题,我会顺其自然,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父母应该有坦然的心态,相信孩子通过实践摸索,最终会找到交往的“度”,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孩子不懂事,应该通过家长或老师来解决,帮助孩子明辨是非。

    确实有一些孩子攻击性特别强,特别喜欢欺负别人,我认为这个责任主要在于家长的教育。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不能明辨是非,要靠家长来言传身教,正确引导。我认为要是孩子受了同伴的欺负,首先应该找对方的家长,让他们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经过家长教育,孩子就不敢轻易地去触犯别人,孩子间的矛盾冲突自然就会减少或避免了。

    ●老师对孩子间的交往负有一定的指导教育的责任。

    对孩子的纠纷,家长不便直接介入,可以通过老师找欺负别人的孩子或其家长谈话,协商教育。再说,对孩子来说老师是第一权威,他们最在乎老师的评价,解决这一问题的效果也会比较好。

    究竟如何对待同伴间的冲突,看了这些家长朋友的看法,相信您会有自己的分析和选择。

    反思

    不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受到欺负时能够积极反抗和自卫,以免养成懦弱的个性。但是,大多数家长同时又理智地认识到“打回来”的教育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它还与我们的道德教育背道而驰。因为,孩子间的打斗基本上都是暂时性的,浅表性的,并不存在原则上的敌意,他们今天吵,明天好,在这一过程中相互磨合,逐渐学会交往。如果轻易地教孩子以动手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容易使孩子间的争斗升级,形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激烈局面,最终造成最大的伤害。更何况,成人社会中,暴力行为最终也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因此,教孩子正确的交往技巧,学会以智慧和能力取胜,这才是孩子立足于未来社会并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