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子培训班是否过于形式化
  • Tag:亲子班,早教,幼儿园 已阅读: 作者:希恩亲子 添加日期:2012-11-20
  • 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早期教育,从一开始的初中,小学,到现在的1-2个月,甚至胎教,国人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给孩子报亲子班,希望通过亲子班的游戏、互动,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得到智力开发,为入园过渡。

    但也有部分家长反映,亲子班作用很小,甚至有家长认为完全没有作用。那么这些亲子班是否过于形式化?

    【家长心声】

    部分家长表示

    让孩子上亲子班也是被逼无奈

    “我们也是被逼的,都说不上亲子班,跟不上幼儿园。”陈先生苦恼地抱怨着。

    另一位家长也在网上大吐苦水:“今天无意中听说一家重点幼儿园要上亲子班才有入学资格,可这个亲子班要提前报名排队,排上了才能上,人家孩子9个月都报名了,我儿子怎么办啊,我又不淡定了!”

    【专家观点】

    不要跟风上亲子班

    “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心理学家、教育专家、作家胡波反对这种为了进好幼儿园而上亲子班“占坑”的行为,认为部分家长的心理太过焦虑。“孩子是要因材施教的。你家孩子去了这个地方,我家孩子也要去占个坑,家长跟风去报班,形成攀比心理,这其实已经把亲子教育的目的抛在了一边。我个人是比较反对这种行为的。家长首先要理性思考。”

    胡波认为,亲子班的根本目的应该是让孩子对生命有体悟,他呼吁家长不要跟风报班。“很多家长对于亲子教育初始的目的没有明白。我认为,亲子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给孩子知识,而更是帮助孩子健康地完成社会化的转变,这是亲子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应试教育环境中,这些(亲子班、早教班)也是根据市场来的,所以它们的市场化倾向很重。”胡波说。

    胡波举了一个案例:“我接触过一个孩子,他的妈妈在怀胎的时候就进行胎教。孩子十个月的时候,就能背唐诗了,当时是按照神童的模式来培养的。但现在到高中了,这个孩子开始厌学,成绩很不好,心理也出现问题了。很多孩子的家长不管孩子的心理特点、成长特点,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成功的想象去塑造孩子,这违背了亲子教育的目的,违背了孩子的天性。”

    胡波强调,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自己要做好功课。家长首先要研究孩子在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孩子身上的亮点。即使把孩子当成一个产品,也要首先研究产品的特点,而不是推到外面去,让早教班、亲子班来左右。”

    其实真正良好的家庭环境,才是孩子最优秀的亲子学习班。